[实用新型]一种泡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7145.4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9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33/28 | 分类号: | A63H33/28;A63J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周郑奇;林名钦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装置 成膜单元 成膜装置 转动中心 出风口 泡泡机 壳体 壳体顶部 控制装置 送风装置 进风口 气腔 转动 本实用新型 电机带动 空气流动 舞台设备 吹泡 电机 劳累 容纳 玩具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或舞台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泡泡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前端用于容纳泡液的储液装置;设置在储液装置后方的气腔,所述气腔包括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储液装置上方的成膜装置,所述成膜装置包括转动中心、与转动中心连接的成膜单元和带动成膜单元绕转动中心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成膜单元转动依次经过储液装置中的泡液和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壳体中用于提供从进风口到第一出风口之间空气流动的送风装置;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用于控制成膜装置和送风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上述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不间断产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人工吹泡的劳累。控制装置设置于壳体顶部,方便使用者控制泡泡机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或舞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泡泡机。
背景技术
泡泡机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传统的吹泡泡游戏,是用来产生泡泡的机器,它既可作为玩具供人玩乐,也可作为设备为舞台营造效果和氛围。传统的吹泡泡游戏通常采用具有圆环的工具蘸取肥皂液,肥皂液会在圆环上形成一层薄膜,再向圆环吹气,就会形成一个或一连串的泡泡。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薄膜的顶部和底部都会产生折射,从而使泡泡反射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吹泡泡游戏得到很多小孩子的喜爱,制造泡泡也是很多舞台用来营造效果和氛围的方式。采用吹气方式虽然可以产生泡泡,但是吹久了,脸部会有疼痛感,而且泡泡数量少,飘出距离短,不能连续产泡。
现有的泡泡机一般通过成膜单元与储液装置、送风装置的相互配合,来保证成膜单元在形成液膜和形成泡泡之间不断循环切换,从而实现自动产泡。但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限制了储液装置的安装位置,导致现有的泡泡机常常只能通过送风装置将泡泡吹向远处,而泡泡因其自身重力作用,决定了它在飞向远处的同时只能不停的下降,而且送风装置只能将泡泡吹向同一方向上的远处,导致泡泡无法得到更好的扩散,存留时间短暂。
由于成膜装置需要在不断在蘸取泡液形成液膜和借助气流形成泡泡这两个环节中切换,故而要求其对环境是开放的。泡泡机工作的时候,形成泡泡的泡液使泡泡机周围环境中充满了气态水分子,成膜装置中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电机长时间暴露于这些气态水分子中便会使泡泡机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连续产泡、泡泡扩散范围广、存留时间长的泡泡机。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泡泡机,包括
壳体;
设置在壳体前端用于容纳泡液的储液装置;
设置在储液装置后方的气腔,所述气腔包括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设置在储液装置上方的成膜装置,所述成膜装置包括转动中心、与转动中心连接的成膜单元和带动成膜单元绕转动中心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成膜单元转动依次经过储液装置中的泡液和第一出风口;
设置在壳体中用于提供从进风口到第一出风口之间空气流动的送风装置;和
设置在壳体顶部用于控制成膜装置和送风装置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将储液装置、气腔、成膜装置、送风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安装于泡泡机的壳体中,并通过上述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不间断产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人工吹泡的劳累。控制装置设置于壳体顶部,方便使用者控制泡泡机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大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7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部带有卡位的玩具磁力片
- 下一篇:玩具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