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9807.3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8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耿孝恒;郭海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耿孝恒;郭海莹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斗 壳体 放置腔 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 处理设备 底部内壁 顶部内壁 含油污泥 安装座 漏料孔 热解 喇叭形结构 拆卸方便 底部开口 活动贯穿 料斗壳体 支架安装 安装柱 活动杆 扩口端 伸缩杆 缩口端 气缸 适配 支架 连通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包括进料斗壳体和位于进料斗壳体下方的安装座,所述进料斗壳体为喇叭形结构,进料斗壳体的顶部为扩口端,进料斗壳体的底部为缩口端,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放置腔,放置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与进料斗壳体相适配,进料斗壳体活动贯穿安装孔并延伸至放置腔的底部内壁上,放置腔的底部内壁上还开设有漏料孔,且漏料孔与进料斗壳体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放置腔内设有气缸、伸缩杆、活动杆、安装柱和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放置腔的顶部内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料斗壳体拆卸方便,有利于方便人们对进料斗壳体清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重质油的污泥。含油污泥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于油田开采、石油炼制过程、运输、使用、贮存等各种与原油、成品油有关的工业、民用、个人等,因各种事故、操作不当、设备陈旧、破损、腐蚀等原因造成原油、成品油跑、冒、滴、漏,外泄到地面,沉积到海洋、湖泊、河底,与泥土、水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油、土,水,甚至掺混有等其他污染物的混合物。含油污泥对人体有害,对植物、水体生物有害,蒸发在空气中的油气能刺激皮肤、眼睛及呼吸器官,使土地失去植物生长的功能,处理和修复困难,是石油及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含油污泥是一种污染物,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通常采用热解处理设备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在使用后都会对进漏斗进行清理,但是现有的进料斗与热解处理设备主体都是一体式的,由于热解处理设备主体比较高,进料斗清理麻烦,不方便人们清理,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包括进料斗壳体和位于进料斗壳体下方的安装座,所述进料斗壳体为喇叭形结构,进料斗壳体的顶部为扩口端,进料斗壳体的底部为缩口端,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放置腔,放置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与进料斗壳体相适配,进料斗壳体活动贯穿安装孔并延伸至放置腔的底部内壁上,放置腔的底部内壁上还开设有漏料孔,且漏料孔与进料斗壳体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放置腔内设有气缸、伸缩杆、活动杆、安装柱和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放置腔的顶部内壁上,且支架位于进料斗壳体的一侧,支架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斗壳体靠近支架的一侧开设有位于放置腔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柱的一端贯穿通孔并活动设于安装槽内,安装柱另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活动杆,活动杆底端靠近进料斗壳体的一侧设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且气缸位于安装柱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安装柱水平设置,且活动杆与安装柱垂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柱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柱设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柱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还设有热解处理设备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安装座、支架、放置腔、安装柱、活动杆、通孔、伸缩杆、气缸、安装槽、漏料孔以及安装孔相互配合,能够方便人们对进料斗壳体进行拆卸,以便人们对其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料斗壳体拆卸方便,有利于方便人们对进料斗壳体清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的进料斗壳体与安装座连接结构剖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设备的安装座结构剖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耿孝恒;郭海莹,未经滨州学院;耿孝恒;郭海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修复污染底泥的生态毯
- 下一篇:污泥干化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