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疲劳驾驶监测功能的车内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6493.7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2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洪林;周飞;杨义波;丁乔;崔行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B60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驾驶 车内后视镜 监测功能 红外线摄像头 人脸信息采集 本实用新型 报警模块 疲劳驾驶监测系统 驾驶员疲劳状态 后视镜 采集 配件技术领域 疲劳驾驶状态 微处理器控制 报警提示音 计算机视觉 微处理器 车内空间 储存模块 非接触式 分析处理 监测装置 面部信息 数据分析 主体外壳 主体正面 瞳孔 镜片 内置 嵌有 支架 交通事故 判定 汽车 扫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疲劳驾驶监测功能的车内后视镜,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式车载疲劳驾驶监测装置,属于汽车内置配件技术领域。该后视镜包括红外线摄像头、主体外壳、微处理器和支架,主体正面嵌有镜片。疲劳驾驶监测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控制,包括三个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CPU及储存模块、报警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通过红外线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面部信息,CPU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CPU内植DDS系统,该系统是通过扫描瞳孔状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驾驶员疲劳状态,若判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我们的报警模块会发出报警提示音。本实用新型使得汽车车内后视镜具有疲劳驾驶监测功能,有效的利用了车内空间,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安全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非接触式疲劳驾驶监测装置,属于汽车内置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日前国内汽车保有量以及汽车驾驶员的数目不断增长,疲劳驾驶现象频发,根据历年的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大约有50%的交通事故与疲劳驾驶有关。
疲劳驾驶主要表现在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或是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产生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能力的下降。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了提供了一种具有疲劳监测功能的车内后视镜,可以有效的预防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疲劳驾驶监测功能的车内后视镜,包括半球形红外线摄像头、微处理器、主体外壳和报警器。
其中半球形红外摄像头采集驾驶员脸部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片实时传输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中的图形处理单元对图片进行解析处理,最后使用疲劳驾驶监测系统进行检测,从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进一步的,主体外壳的正面嵌有后视镜镜片。
进一步的,主体外壳正下方连接半球形红外线摄像头,可以360°采集图像,无需调整后视镜角度即可实现驾驶员脸部信息的采集,并具有夜间人脸信息采集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是型号为STM32F101R6的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图形处理单元型号为ADSP-TS201S。
进一步的,所述疲劳驾驶监测系统为DDS系统。
进一步的,微处理器与报警器相连,如果判定结果为驾驶员是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微处理器会触发报警器的开关,报警器通过扬声器发出警报音,警报的时间为10秒钟,以提醒驾驶员安全行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在车内后视镜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半球形红外线摄像头、微处理器、报警器,半球形红外线摄像头采集驾驶员脸部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片实时传输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图片进行解析处理,最后使用疲劳驾驶监测系统DDS判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若判定结果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微处理器会发送报警信号给扬声器,扬声器发出10秒钟的警报,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进而实现车内后视镜疲劳驾驶监测功能。
进一步的,该疲劳监测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半球形红外线摄像头可以360°采集驾驶室内信息,无需人为调整角度即可实现驾驶员脸部信息的采集,且能在夜间正常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在不影响车内后视镜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一物多用,充分利用了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6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车载视频去雾装置
- 下一篇:新型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