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4945.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4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叶君志;刘玉娇;叶潇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门太和大型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1/00 | 分类号: | F16S1/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程颖丽 |
地址: | 317199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钢 加强壁 上表面 下表面 钢体 本实用新型 弧形过渡面 定位凸条 依次连接 第二槽 第一槽 定位槽 连接端 两侧面 侧面 技术方案要点 中心对称设置 侧面连接 底壁 外壁 搬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钢,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结构强度好的模具钢,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模具钢,包括钢体,钢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置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其中两侧面,两侧面以钢体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上表面和侧面的连接端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槽壁、加强部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与上表面通过第一弧形过渡面连接,第二槽壁与侧面通过第二弧形过渡面连接,下表面和侧面的连接端上设有定位凸条,定位凸条的外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强壁、底壁和第二弧形加强壁,第一弧形加强壁与下表面连接,第二弧形加强壁与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模具钢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模具是机械制造、无线电仪表、电机、电器等工业部门中制造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具。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加工工艺的质量、产品的精度、产量和生产成本、而模具的质量与使用寿命需要靠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也受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的影响。
目前,模具钢均通过锻造成型俗称锻件,在工厂里成品模具钢为了节约空间会堆叠,但堆叠后模具钢难以搬运,且通过车辆搬运时,模具钢置于车辆上,通常靠绳索固定,但遇到急刹、颠簸等情况,模具钢易产生滑动,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最为重要的是模具钢边沿最易磨损或破损,会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结构强度好的模具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钢,包括钢体,钢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置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其中两侧面,两侧面以钢体中心对称设置,其特征是:所述上表面和侧面的连接端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槽壁、加强部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与上表面通过第一弧形过渡面连接,第二槽壁与侧面通过第二弧形过渡面连接,下表面和侧面的连接端上设有定位凸条,定位凸条的外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强壁、底壁和第二弧形加强壁,第一弧形加强壁与下表面连接,第二弧形加强壁与侧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体通常为长方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内所指的两侧面为表面积较小的两面,加强部为弧形结构,可以分散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连接端的应力,提高连接强度,第一弧形过渡面和第二弧形过渡面均能效果与钢体的边沿起到保护作用,定位凸条的底壁优选为平面,增加钢体放置于地面上的稳定性,第一弧形加强壁和第二弧形加强壁可以增加定位凸条的受力强度,因此定位槽和定位图条均能减少钢体的棱角,降低钢体边沿磨损或破损的情况,同时当两块钢体相叠合时,定位凸条可以卡合与定位槽上,增加两块钢体之间放置的稳定性且定位凸条的高度可以略大于定位槽的深度,使两块缸体之间留有的间隙,避免上下表面产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面上设有卡槽,卡槽靠近上表面的一侧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截面呈三角形,且限位槽的槽口朝向下表面,卡槽靠近下表面的一侧为与下表面平行的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钢通常为大型锻件,需要起吊搬运,限位槽便于卡合吊绳等吊件,限位槽的截面呈三角形,便于确保限位槽的结构强度,且限位槽的槽口朝向下表面,确保起吊过程中吊绳与钢体之间的稳定性,卡槽靠近下表面的一侧为与下表面平行的平面,方便钢体加工时的夹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面上涂有用于喷涂标记的抗氧化层,抗氧层包括由丁基胶粉喷涂制成的防水层和由油漆喷涂构成的覆膜层,覆膜层与防水层相粘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喷涂于钢体侧面可以提高模具钢侧面的抗氧化性能,覆膜层便于喷涂标记,能够让人直接确定此模具钢为何种模具钢,便于出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门太和大型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门太和大型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4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