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4032.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0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凯;肖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斯坦茨电气(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1 | 分类号: | H02J3/01;H01R4/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紧板 绕线柱 壳体 谐波保护器 快速连接 卡槽 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 表面固定 电力设备 电线固定 接收器 信号灯 限位腔 左侧壁 凹形 紧孔 拉环 拉绳 内腔 谐波 电线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的右侧下方设置有位于壳体表面的信号灯,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谐波接收器,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绕线柱,绕线柱的左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绕线柱的内腔左侧壁开设有位于凹槽上方的凹形限位腔。该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通过设置卡紧板,拉动拉环使得拉绳带动卡紧板,调节卡紧板到卡槽的距离,方便快速的将电线的一端通过卡紧板上的卡紧孔固定在卡槽上,无需人力固定,同时方便快速的将电线固定在绕线柱上,节约连接时间,操作也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
背景技术
谐波保护器可以将谐波消除在发生源,自动消除对用电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和高频噪声、脉冲尖峰和电涌等干扰,通过谐波保护器能够净化电源、保护用电设备和功率因数补偿设备,防止保护装置的误跳闸,从而保护用电设备安全和高效地运行。
目前现有的谐波保护器在与电力运行设备时,需要将谐波保护器绕线柱上的螺帽拧下,将电线缠绕在绕线柱上后再把螺帽拧紧进行固定,使得接线时间较长,不利于节约时间,且操作也非常不方便,故而提出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来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具备连接快速和操作方便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谐波保护器在与电力运行设备时,需要将谐波保护器绕线柱上的螺帽拧下,将电线缠绕在绕线柱上后再把螺帽拧紧进行固定,使得接线时间较长,不利于节约时间,且操作也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连接快速和操作方便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的右侧下方设置有位于壳体前表面的信号灯,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谐波接收器,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绕线柱,绕线柱的左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绕线柱的内腔左侧壁开设有位于凹槽上方的凹形限位腔,凹形限位腔内固定安装有拉绳,拉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贯穿凹形限位腔并延伸至凹槽内的卡紧板,卡紧板的底部开设有卡紧孔,所述拉绳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凹形限位腔的上方并与拉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外部套装有位于卡紧板顶部的往复弹簧。
所述绕线柱的外部套装有紧固帽,紧固帽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远离紧固帽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折叠转动杆的顶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绕线柱呈等距离分布在壳体的顶部,且绕线柱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形限位腔的内腔顶部开设有与拉绳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凹形限位腔的内腔底部开设有与卡紧板相适配的通槽。
优选的,所述卡紧板的底部和卡槽均采用圆角设计,且卡槽的圆角大于卡紧板底部的圆角。
优选的,所述卡紧板的宽度小于凹形限位腔的宽度,所述卡紧板的宽度大于往复弹簧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嵌入式led液晶显示屏,且显示屏包括显示部分和触摸部分。
优选的,所述拉环的顶部与凹形限位腔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快速连接接口的谐波保护器,通过设置卡紧板,拉动拉环使得拉绳带动卡紧板,调节卡紧板到卡槽的距离,方便快速的将电线的一端通过卡紧板上的卡紧孔固定在卡槽上,无需人力固定,同时方便快速的将电线固定在绕线柱上,节约连接时间,操作也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斯坦茨电气(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康斯坦茨电气(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4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