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1288.3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6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年珩;张洪义;许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顺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6 | 分类号: | H02K3/26;H02K3/28;H02K21/24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8 | 代理人: | 王明超;洪松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 电机 多层印刷电路板 电机运行效率 矢量控制方式 电机温升 控制电机 永磁转子 轴向充磁 传统的 反电势 相绕组 正弦波 轴向 制作 | ||
1.一种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固定设置于电机外壳内的定子、转动穿设于电机外壳的转子总成;定子为印刷电路板结构,包括工作导体层和连接导体层;其特征在于:工作导体层中绕线单元呈四边形排布,定子的每极每相绕组由多个四边形的绕线单元串联而成,不同极数下的每相绕组通过连接导体层以串联或并联形式连接形成一相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导体层为两个,四边形绕线单元呈左L形的两条工作导体边位于其中一个工作导体层上,四边形绕线单元呈右L形的两条工作导体边位于另外一个工作导体层上,四边形绕线单元中呈左L形的两条工作导体边的交点与呈右L形的两条工作导体边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电机的极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体层包括若干连接导体边,定子的每极每相绕组包括正终端和负终端,每极每相绕组的负终端与该相相邻极绕组的正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导体边电连接;
所述定子还包括若干垂直于所述工作导体层和所述连接导体层的过孔导体柱,过孔导体柱用于四边形绕线单元呈左L形的两条工作导体边于呈右L形的两条工作导体边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用于每极每相绕组的正终端和/或负终端与所述连接导体边之间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印刷电路板上还设有霍尔位置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含三相绕组,该三相绕组连接结构相同,三相绕组在组合时相互之间在空间上互差120度电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定子由多个工作导体层和多个连接导体层堆叠形成,每个工作导体层和每个连接导体层均为平坦结构,每层之间具有绝缘衬底层;
所述转子总成包括驱动轴以及固定于驱动轴上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定子中部设有供驱动轴穿过的中央圆孔,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分别位于所述定子的两侧;
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均包括转子背铁和扇形永磁体阵列,永磁体阵列包含的永磁体数量为偶数且至少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背铁由硅钢片冲片叠压或整块具有导磁能力的材料制成,永磁体材料可采用铁氧体、钐钴、钕铁硼材料或上述三种材料的组合,永磁体表贴或内嵌于转子背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的永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子的永磁体如此排布,即使得磁通线沿垂直于所述定子平面的方向穿过定子,相邻的永磁体N极和S极极性交错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总成可设置为外定子/内转子或者外转子/内定子结构,也可设置为单定子/单转子、单定子/双转子、双定子/单转子、双定子/三转子、三定子/双转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印刷绕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该电机可用作纯发电、纯电动或者发电-电动组合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顺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顺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12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升飞机用大功率密度无刷直流电机
- 下一篇:一种定子拉紧螺杆的绝缘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