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行星架齿轮输出1比1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5399.3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4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奉田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D25/0638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罗立君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输入轴 行星架 本实用新型 行星架齿轮 输出轴 齿数 模数 输出 可拆卸连接 摩擦离合器 输出太阳轮 输出行星轮 自动变速箱 制动器 传输 分离轴承 双行星排 推力轴承 一端设置 制动行星 转矩限制 动力源 角接触 结合部 摩擦片 行星轮 等比 锁住 转矩 电机 发动机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行星架齿轮输出1比1离合器,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一端设置有输出轴,且可拆卸连接,所述输入轴四周一侧设置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一侧设置有一号组行星轮。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行星排,输入、输出太阳轮齿数和模数相同,输入、输出行星轮的齿数和模数相同,当行星架锁住,输入和输出为等比的转速及相同转矩,即1:1传输,通过采用制动器制动行星架方式,克服原有传统摩擦离合器使用分离轴承(角接触或推力轴承)推动摩擦片结合,大大改进传输转速和转矩限制要求,对于自动变速箱或多动力源(如混动由发动机和电机组合)结合部使用,提供了一种离合器设计方案及部件,适用性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特别涉及一种锁行星架齿轮输出 1比1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混合动力车、ISG系统混合动力车,ISG系统在发电机与驱动电机之间连接的离合器存在缺陷,当驱动电机驱动车辆或车辆停车运行,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状态时,必须对分离轴承施加轴向推力,离合器才能打开,正是这轴向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发电机在发动机驱动发电期间,这轴向推力在此期间始终对于分离轴承作用,推力传导到飞轮盘,使发电机轴承承受轴向反作用力,这反作用力影响了发电机轴承的寿命,降低了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同时发动机驱动的效率也不高,发动机传输动力时,增加飞轮盘的质量及分离轴承轴向阻力,降低了发动机驱动发电的效率,为了解决轴向推力负面的影响,改进离合器,就此产生了“锁行星架齿轮输出1:1离合器”,该离合器除了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其结构为密封自润滑方式,可为长期免维护,特别适用自动变速箱及多动力源结合部使用,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锁行星架齿轮输出1比1离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行星架齿轮输出1比1 离合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行星排,输入、输出太阳轮齿数和模数相同,输入、输出行星轮的齿数和模数相同,当行星架锁住,输入和输出为等比的转速及相同转矩,即1:1传输,通过采用制动器制动行星架方式,克服原有传统摩擦离合器使用分离轴承(角接触或推力轴承)推动摩擦片结合,或者离合器油/气缸用回转接头输入压力油(或气),这几种方式都有共同缺陷,对于传输转速和转矩有限制要求,采用了制动行星架方式,大大改进传输转速和转矩限制要求,对于自动变速箱或多动力源(如混动由发动机和电机组合) 结合部使用,提供了一种离合器设计方案及部件,适用性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锁行星架齿轮输出1比1离合器,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一端设置有输出轴,且可拆卸连接,所述输入轴四周一侧设置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一侧设置有一号组行星轮,所述一号组行星轮另一侧设置有二号组行星轮,所述行星架上端设置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侧设置有活塞。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四周另一侧设置有输入太阳轮。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组行星轮与二号组行星轮的齿数和模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四周设置有输出太阳轮。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架一端设置有制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行星排,输入、输出太阳轮齿数和模数相同,输入、输出行星轮的齿数和模数相同,当行星架锁住,输入和输出为等比的转速及相同转矩,即1:1传输。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制动器制动行星架方式,克服原有传统摩擦离合器使用分离轴承(角接触或推力轴承)推动摩擦片结合,或者离合器油/气缸用回转接头输入压力油(或气),这几种方式都有共同缺陷,对于传输转速和转矩有限制要求,采用了制动行星架方式,大大改进传输转速和转矩限制要求,对于自动变速箱或多动力源(如混动由发动机和电机组合)结合部使用,提供了一种离合器设计方案及部件,适用性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奉田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奉田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5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