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浸法超声波管道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5994.0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3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左立超;左新民;余金秀;刘安平;余小建;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驰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浸法 超声波 管道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浸法超声波管道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小直径钢管曲率大,管壁薄,若直接采用接触法探伤难度大,一般采用水浸法探伤。超声波水浸法探伤就是将纵波探头和钢管放入水中,用水做耦合剂,经过折射作用,实现探伤。
公告号为CN202033330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水浸法检测用固定装置,包括支座,该支座内设有纵向贯通的用于定位超声波检测探头的通孔,并且所述支座上还设有与该通孔相连通的注水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可在通孔内纵向位移的横向挡板,所述的超声波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挡板上。即通过移动支座可检测任意大小的工件。
上述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检测成本低的优点。但需要人工驱动探头进行检测,可能存在检测盲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浸法超声波管道探伤装置,具有自动全方位探伤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浸法超声波管道探伤装置,包括水槽和位于水槽上方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沿水槽宽度方向转动连接两个有并排的从齿轮,所述承托板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从齿轮之间的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分别与两从齿轮啮合,所述主齿轮轴心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末端连接位于承托板背面的电机,所述从齿轮轴心连接固定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末端固定连接位于承托板正面的扇形齿轮,所述两扇形齿轮同向设置,所述扇形齿轮间设置有两侧分别与扇形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两端连接探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带动两侧的从齿轮转动,从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扇形齿轮转动,两侧的扇形齿轮分别带动齿条的上下移动。齿条两端的探头在移动中对被测管道全长进行探伤,探伤盲区小,匀速且自动,免去人工推动探头在水中移动的操作,操作更为便捷,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维修。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贴合齿条下表面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长度等于水槽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形齿轮对齿条的卡紧作用有限,为防止齿条因重力作用脱离扇形齿轮,承托板沿齿条运动方向设置有用于托住齿条的限位框,限位框位于齿条两侧,不影响探头的探伤工作,起到了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齿条两端延伸设置有指向水槽内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末端连接用于放置探头的探头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使得探头可以保持在水中又避免齿条进入水中造成较大的波浪,延伸杆将探头框伸入水中,使得探头可以单独在水中进行探伤,且探头框方便探头的放入与取出,取得了操作便捷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探头框设置为梭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梭形的探头框沿齿条移动方向的设置,减小了探头在水中移动时的阻力与激起的水波,更利于探头的来回移动探伤。
作为优选,所述水槽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位于水槽底部的限位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放置在转动轮上方的管道无法保持平衡且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偏离水槽中心,导致探头无法准确垂直于管道表面进行探伤,位于转动轮两侧的漏斗形限位架,适用于多种宽度的管道,使用性广,且保持管道位于水槽中心的位置,防止管道转动时脱离转动轮上方,造成探伤无法继续,取得了优化结构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水槽底部沿水槽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同轴连接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轴心连接位于水槽外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槽底部的转动轮沿被测管道长度方向设置,且对应上方的齿条运动轨迹,当齿条上的探头对同一方向上的管道探伤完毕后,通过开启驱动机构的电机或旋动驱动机构的转柄,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带动位于转动轮上方的管道沿自身轴向转动,实现翻转,以便水槽上方的探头对管道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轮外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测管道的转动是通过底部的转动轮的翻转而带动的,转动轮与被测管道间有水,存在转动打滑的现象,转动轮外的橡胶垫增大了与被测管道表面的摩擦力,减小打滑现象,利于被测管道的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板的两侧搭设在水槽宽度方向两侧,所述承托板两侧延伸设置有向下的折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驰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驰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5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轨两侧对称探伤的起落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水凝胶固态耦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