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8666.8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胡越;刘润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汽车电子 定位板 水泵 预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 架体 汽车 安装工艺 侧面连接 车身纵梁 连接方式 模态频率 使用性能 底面 优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及汽车。该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两块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预定结构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两块定位板之一与预定结构的侧面连接,两块定位板中另一与预定结构的底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及汽车在提高支架模态频率的同时,还改善了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方式,优化安装工艺,保证支架的安装、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水泵通过内部的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与叶轮接触的冷却液受到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被抛向叶轮外围出口,而在叶轮中心产生低压区,将冷却液从入口吸入,进而使冷却液在系统中产生循环流动。这种技术的电子水泵现广泛地用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中,保证发动机、电机、电池等正常工作。通常大功率的汽车电子水泵体积小、重量大,而整车的布置、安装空间非常有限,如何设计一款节省空间、强度可靠、装配方便的汽车电子水泵支架结构一直是汽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汽车电子水泵支架采用折弯结构形式实现与车身固定,电子水泵支架通过与车身纵梁连接面的两个孔与车身纵梁螺栓连接。电子水泵支架要承受电子水泵的重力及车身传递来的振动。
现有技术方案中,电子水泵支架与车身纵梁固定点位于XZ平面,此固定方式对于来自Y向的应力无有效的安装约束点或加强结构,不利于力的传递。另外,这种结构的支架模态频率较低,很容易与外部的振动源发生共振,影响支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没有Y向上的约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两块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预定结构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两块定位板之一与预定结构的侧面连接,两块定位板中另一与预定结构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通孔或凹槽。
进一步地,凹槽为长条形凹槽,凹槽沿架体的第一侧到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架体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至少两个支撑部围设形成安装腔。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两个,支撑部呈半圆环结构,定位板设置在两个半圆环结构中的一个上。
进一步地,在两个支撑部中,至少设置有定位板的支撑部的外周设置有沿安装腔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翻边。
进一步地,加强翻边与支撑部相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条或两条或两条以上加强筋,支撑部、加强翻边与加强筋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半圆环结构的对接面之间具有宽度为2mm至5mm的预留间隙。
进一步地,两块定位板相互垂直,两块定位板之一与预定结构的竖直侧面连接,两块定位板中另一与预定结构的竖直侧面垂直的底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纵梁、安装在车身纵梁上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电子水泵,支架为上述的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架体上设置有两块定位板,在实际安装的时候,通过两块定位板上的连接部的连接作用,可以使得两块定位板之一与预定结构,例如车身纵梁的侧面连接,两块定位板中另一与车身纵梁的底面连接。此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安装汽车电子水泵的支架与车身纵梁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均具有约束,使得安装在架体上的安装腔内的电子水泵在XY和XZ平面内均有约束点,便于进行力的传递,提高支架模态频率的同时,改善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方式,优化安装工艺,保证支架的安装、使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8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