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5106.1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9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燕;黄佳鑫;林福清;林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家园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支撑杆 竖直连接杆 高架桥 本实用新型 市政道路 水平横杆 支撑立架 立架 桥墩 焊接 直角三角形结构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填充 固定装置 抗冲击力 水流冲击 歪斜 便利性 抗冲击 牢固性 小水流 下陷 顶面 竖板 浇筑 冲击力 平行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结构包括高架桥上路面、弧形支撑杆、竖直连接杆、水平横杆、桥墩,所述的高架桥上路面通过两根以上的弧形支撑杆与桥墩固定在一起,前后平行的两根弧形支撑杆之间采用水平横杆焊接,所述的竖直连接杆一端嵌于高架桥上路面里,所述的所述的竖直连接杆另一端与弧形支撑杆顶面焊接,设有下陷固定装置、抗冲击竖板、混凝土填充装置、第一支撑立架、第二撑立架等结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水流抗冲击力,不会因为时间受水流冲击而发生歪斜,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体,密度小,牢固性增加,同时在浇筑第一支撑立架、第二撑立架时,因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较小水流冲击力,提高施工便利性和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属于市政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高架桥指搁在一系列狭窄钢筋混凝土或圬工拱上,具有高支撑的塔或支柱,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城市发展后,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而街道又难于拓宽,采用这种桥可以疏散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在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或铁路,为避免和其他线路平面交叉、节省用地、减少路基沉陷,也可不用路堤,而采用这种桥,这种桥因受既有建筑物限制和线路要求,每多弯桥和坡桥,为了美观,可用板式结构,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变的,或只有沿横桥方向是变化的,也有做成菌状结构的,跨度较大时,常作成肋式或箱形截面,高架线路桥的上部结构,一般多采用简支梁或连续梁(或刚架),悬臂梁较为少见,用简支梁时,为保证桥面行车平顺,常做成桥面连续的简支梁,如连续梁和墩顶刚接,便成为连续刚架桥,桥的跨度不大时.箱形截面的两侧伸出桥面板以扩大桥面,其下用窄墩,形成脊骨式的结构,特别是在曲线桥中,较为美观、实用、经济,很受欢迎。
高架道路是采用连续高架形式的快速路,是保证机动车交通快速、连续通行的道路系统,是城市中的汽车专用道,如今建设城市高架道路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如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既寸土寸金并且机动车辆非常之多,地面道路已经不能满足通行的需求,只有向天空发展——建高架道路,才能有效地缓解交通的压力。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192762.2的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包括挡墙,在挡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基础下方打设预制T 形桩;挡墙朝向岸的一侧设置镶面;挡墙墙体内设有一个以上向河道内侧倾斜的泄水孔;挡墙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板,挡墙背面设有回填碎石,泄水孔朝向回填碎石的一端设有反滤包;回填碎石背面、基础浇筑开挖线以上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始于基础同一水平、且沿着河岸设置护岸,且在护岸的端部设置护脚。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单、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费用低,并有效减少了挡墙内侧的土压力,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河道水位循环变化及道路运行后,桥墩产生向河道内侧的变形,但是现有技术子在桥墩不能抵抗冲击力,在长时间的水流冲击下,容易发生倾斜,且边施工变边浇筑时,不能截断水流,易受到冲击,影响工程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子在桥墩不能抵抗冲击力,在长时间的水流冲击下,容易发生倾斜,且边施工变边浇筑时,不能截断水流,易受到冲击,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结构包括高架桥上路面、弧形支撑杆、竖直连接杆、水平横杆、桥墩,所述的高架桥上路面通过两根以上的弧形支撑杆与桥墩固定在一起,前后平行的两根弧形支撑杆之间采用水平横杆焊接,所述的竖直连接杆一端嵌于高架桥上路面里,所述的所述的竖直连接杆另一端与弧形支撑杆顶面焊接。
所述的桥墩由外壳体、吊架、内部支撑机构、下陷固定装置,所述的外壳体的前侧面设有吊架,所述的内部支撑机构与位于其底面的下陷固定装置通过钢丝绳缠绕在一起,所述的内部支撑机构设于外壳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家园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家园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5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