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生产用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5905.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乔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利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18 | 分类号: | F26B15/18;F26B21/0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生产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指的是一种锂电池生产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者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过程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在被首次提出后的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可进行充电操作。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价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有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锂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合金金属加工生产而成,电极的好坏一和电极材料本身有关,二和加工工艺有关,一般电极加工时需要对合金金属原料进行反复的脱水、干燥、研磨、烧结、粉碎等才能完成电极的质量要求,由于生产原料为粉末状的原因,干燥较为困难。现有的干燥设备,是将原料置于传送带上,然后随着传送带通过干燥室便算完成了干燥,但在这样干燥效果十分不理想,也会影响后续工序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干燥效果好的锂电池生产用干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有外壳,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发热管,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的第一传送带的进料侧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二传送带的进料侧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侧通过连接滑道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送带的出料侧与所述出料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送带的进料侧上方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二传送带的进料侧上方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的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除湿器,该除湿器与一鼓风机相连接,所述的鼓风机上连接有伸出外壳外的进气口,所述的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上设置有抽风机。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所述的连接滑道上安装有震动器。
所述的第二传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方。
所述的发热管呈连续的S形结构设置。
所述的进料口呈漏斗形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干燥装置内,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设置,使原料在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的传送过程中,原料的位置会发生一次变化,从而使干燥效果更好,避免局部与传送带发生贴合而影响干燥效果;另外在传送带的进料侧设置挡板,避免原料在传送带上堆积过高,能够进一步保证干燥效果。干燥装置内还设置有除湿器,并利用鼓风机、抽风机加速空气循环,保证空气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外壳1、进料口11、出料口12、发热管2、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连接滑道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除湿器8、鼓风机81、进气口82、出气口83、抽风机8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有外壳1,所述的外壳1上设置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的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发热管2,所述的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和第二传送带4,所述的第一传送带3的进料侧位于所述进料口11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二传送带4的进料侧与所述第一传送带3的出料侧通过连接滑道5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送带4的出料侧与所述出料口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传送带3的进料侧上方设置有第一挡板6,所述的第二传送带4的进料侧上方设置有第二挡板7;所述的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除湿器8,该除湿器8与一鼓风机81相连接,所述的鼓风机81上连接有伸出外壳1外的进气口82,所述的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83,该出气口83上设置有抽风机84。
所述的连接滑道5上安装有震动器。安装震动器,使原料经过连接滑道5时发生跳动,从而使原料的位置发生变化,保证了干燥效果。
所述的第二传送带4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的下方。第一传送带3与第二传送带4传送方向相反,如何设计能够使本干燥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
所述的发热管2呈连续的S形结构设置。如何能够在外壳1内壁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发热管2的长度,以提高干燥效果。
所述的进料口11呈漏斗形结构;漏斗形结构的进料口11能够使进料更加快速、顺畅。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利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利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5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