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5897.2 | 申请日: | 2017-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3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1 | 代理人: | 章松伟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移动 设备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移动设备充电的方式大都是通过有线充电的方式,在充电时,需要特地将电子设备通过导线连接到充电器上,才能够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而这种有线充电的方法极大的限制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
因此,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逐渐加大了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为止,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以下几种:Qi标准、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 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iNPOFi技术。基于这几种标准的无线充电已经确认的是,无线充电的范围控制仍然还是只能限定的几十厘米的距离,否则尺寸较难控制,对于移动设备不具有实际使用意义,本申请目的在于在充电灵活性上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一边移动一边充电,使用者能够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在使用此种装置对移动设备充电时可以不受到导线的影响,可以一边移动一边充电,使用者能够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它包括接收单元、电池单元、切换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用于给移动设备供电的输出单元,接收单元、电池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单元分别与切换单元电连接,接收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接收单元用于无线接收电能,电池单元用于存储电能和释放电能,切换单元用于切换两种状态,第一种为,接收单元接收不到电能,电池单元与输出单元连通以作为移动设备供电的电源,第二种为,接收单元接收到电能,接收单元为电池单元充电同时,接收单元与输出单元连通以作为移动设备供电的电源,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接收单元是否接收到电能来控制切换单元进行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比如在机场休息室,需要充电服务,那么领取一个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具体结构可以是依据现有手机形状配套制成的手机套,苹果的就用苹果手机套,华为的就用华为的手机套,这个手机套就是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当使用者坐着时,由于手持高度与沙发坐垫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埋设于沙发的发射单元就能够为无线充电装置供电,当使用者在室内走动时,则由电池单元供电,当使用者将手机放置在茶几等桌面时,桌面部分的发射单元就能够为无线充电装置供电,类似的,根据活动空间的情况,在使用者可躺、可坐、可卧、可靠、可放手机等地方设置发射单元,那么使用者在这些地方停留时,实现无线供电,当在活动空间行走或站立时,则主要依赖电池单元,本方案这样设计后,使用者可以一边移动一边充电,使用者能够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同时由于采用的是现有的无线供电技术,降低了技术升级的难度,本申请实用性突出。
作为改进,电池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这样,现有技术中,电池单元一般带有管理电路,比如充电状态检测、过热保护等,控制单元与电池单元电连接实现两者通信,控制单元就能监控电池状态,从而更利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方案的完善。
作为改进,还包括防盗单元,这样,主要用于防止无线充电装置被带出,具体结构上可采用安装防盗标签的方式。
作为改进,接收单元包括依序设置的线路板、隔磁片和接收线圈,线路板通过导线与接收线圈连接,这样,结构较为紧凑,对线路板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为改进,切换单元采用MOS管电路,这样,技术成熟、通断控制高效。
作为改进,输出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这样,当输出单元与移动设备连接后,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输出单元获取移动设备状态,从而更利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方案的完善。
作为改进,电池单元电连接有充电接口,这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有线充电器,就能够为电池单元实现快速线冲,减少等待时间,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灵活和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中所示,1、接收单元,2、电池单元,3、切换单元,4、控制单元,5、输出单元,6、第一MOS管,7、第二MOS管,8、第三MOS管,9、线路板,10、隔磁片,11、接收线圈,12、接口,13、输出单元,14、供电电源,15、防盗标签,16、壳体,17、凹槽,18、充电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5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