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电池的供电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2773.1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8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江;张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遥米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B60L11/18;H01R24/0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电池 供电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动车电池的供电组件、充电方法、系统,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长时间驾驶电动车之后,需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下面对与电动车充电相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动车多使用铅酸电池供电。使用时,通常是把四只、五只甚至更多只单节铅酸电池(如每节铅酸电池为12V)串联在一起,组成48V、60V,甚至更高电压的电池组。无论在放电(车辆行驶过程)还是在充电过程中,同一个电动车中的多只电池均是串联在一起的。
这种情况下,给串联电池组充电时,因为每只电池的内阻都不一样(主要是受生产工艺偏差的影响),但串联充电时每只电池流过的电流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会造成,电池组中的多个电池的充电速度快慢不一的问题。这样多次充放电后,就会出现单只电池性能落后的情况,从而拖累整组电池性能,导致电池组整体循环寿命变短。
进而,为了解决采用串联充电所导致电池组整体性能落后、寿命变短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采用均衡放电电路来应对。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主动均衡:即通过电池之间的能量转移实现均衡;第二种是被动均衡:即把电池中存在多余的电量通过并联电阻切换成热量消耗掉。
这两种方式,对于铅酸电池来说,这种均衡实现方式的成本太高,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给电动车电池的供电组件和给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方法,以提高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实用程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适用于给电动车电池的供电组件,包括串联切换插头、并联切换插头和切换插座;
切换插座包括相至少两个插针组,每个插针组均包括相对应的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第一插针用于与目标车载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二插针用于与目标车载电池的正极连接;
串联切换插头包括至少一个直流导电件,直流导电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前一插针组中的第一插针和后一插针组中的第二插针连接,以连通前一插针组中的第一插针和后一插针组中的第二插针,以使至少两个车载电池依次串联;
并联切换插头包括第一分流导电件和第二分流导电件,第一分流导电件包括一个第一分流输入端和至少两个第一分流输出端,第一分流输入端同时与至少两个第一分流输出端相连通;第二分流导电件包括一个第二分流输入端和至少两个第二分流输出端,第二分流输入端同时与至少两个第二分流输出端相连通;第一分流输入端用于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分流输入端用于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分流输出端用于同时与至少两个第二插针连接,第二分流输出端用于同时与至少两个第一插针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电动车外壳和如第一方面的供电组件,切换插座嵌设在电动车外壳的侧壁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充电方法,基于如第一方面的供电组件,方法包括:
逐步将充电电流的电流值由第一电流值提高至第二电流值,并同时对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按照第二电流值,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按照第一电压值,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采用浮充充电方式,对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池的充电系统,基于如第一方面的供电组件,系统包括:
升流充电模块,用于逐步将充电电流的电流值由第一电流值提高至第二电流值,并同时对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恒流充电模块,用于按照第二电流值,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对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恒压充电模块,用于按照第一电压值,采用恒压充电的方式,对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浮充充电模块,用于采用浮充充电方式,对至少两个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遥米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遥米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2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喇叭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基于电子设备行为模式的辅助定位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