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铋锶钙铜氧超导胶体材料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7155.8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李兵兵;陈清明;杨盛安;孙鹏;李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铋锶钙铜氧 超导 胶体 材料 制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铋锶钙铜氧超导胶体材料的制备装置,属于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铋锶钙铜氧超导胶体材料的制备装置包括底座、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反应器、转子、反应器顶罩、粘度探测杆、力矩传感器、处理器、LCD触摸屏、支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准确控制反应液的粘度,预防反应液污染,使得实验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铋锶钙铜氧超导胶体材料的制备装置,属于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铋锶钙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被称为第三代高温超导材料。因此种材料不含稀土元素,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和零电阻温度以及稳定的超导性,给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高潮。随着研究的大量进行和深入开展,在这一高温超导研究领域,新现象、新效应、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极大的推动力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迅猛发展。
目前对于超导体系(特别是Bi-Sr-Ca-Cu超导体系)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固相烧结法,即将氧化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充分研磨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合成相。对于Bi-Sr-Ca-Cu超导体系,目前主要采用的制备步骤是:把粉末按一定的名义成分比配料,经各种化学工艺合成后成为预制粉,把预制粉装入银或银合金管中并密封好形成一个短坯,首先将短坯制成单芯线,该工艺过程所使用设备和我们在普通的金属线制造业中使用的拔丝机类似;然后把多跟单芯线束集在一起,再装入中经一系列的拉拔,最终形成多芯线;最后把多芯线材进行轧制变形为带材,把制备好的多芯带材放入热处理炉进行一次或多次热处理,加热温度为800~900℃,通过热处理可使银管内的预制粉体转变为高温超导体。使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超导复合材料弥补了原有工艺成相温度高,烧结时间长的缺点,并有超导复合材料致密,化学成分均匀,烧结性能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铋锶钙铜氧系超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使用溶胶-凝胶技术设备样品时,不但要控制样品温度,更要控制样品粘度,可是现有的恒温装置在进行蒸发时,水蒸气往往遇到烧杯上方支架液化后回流到样品中,造成样品的污染,这对样品的纯度、性能、成分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水蒸气在挥发过程中容易造成上方电子设备短路;由于溶胶-凝胶技术通常时间较长,短则8小时,长则数天,看守设备费时费力。针对生产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铋锶钙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的装置,经对现有的技术文献、公开专利及现状调研检索可知,由于目前世界上没有专门的企业在生产制备溶胶-凝胶制备铋锶钙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的装置,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铋锶钙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多为实验室或者科研所自产自销,不单在样品质量的标准化上并无保障,制备样品的工艺稳定性,可操作性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铋锶钙铜氧超导胶体材料的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铋锶钙铜氧超导胶体材料的制备装置,包括底座1、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2、反应器3、转子4、反应器顶罩5、粘度探测杆6、力矩传感器7、处理器8、LCD触摸屏9、支架10,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2设置在底座1上,反应器3设置在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2内且通过活动连接杆Ⅰ11与支架10连接,转子4放置在反应器3内,反应器顶罩5活动设置在反应器3上方且通过活动连接杆Ⅱ12与支架10连接,反应器顶罩5中心设置有通孔,处理器8设置在反应器顶罩5上方且通过活动连接杆Ⅲ13与支架10连接,粘度探测杆6的底端穿过通孔并插入到反应器3内,粘度探测杆6的顶端与处理器8底部连接,力矩传感器7设置在粘度探测杆6内部,LCD触摸屏9设置在处理器8的前部,LCD触摸屏9、力矩传感器7与处理器8电连接;
所述装置还包括警报器,警报器设置在处理器8侧面且与处理器8电连接;
所述反应器顶罩5为圆锥式玻璃罩;
所述力矩传感器7为应变力矩传感器,采用桥式结构,电压输出,经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将信号送入处理器8;
所述处理器8为ARM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7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篮板及篮框的快速挂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安全带紧急锁止式卷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