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膝内外翻畸形矫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6336.0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9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庄汝杰;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汝杰;陈芳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部 气囊 气囊槽 膝关节 矫形装置 连接固定 上连接板 下连接板 大腿 小腿 畸形 本实用新型 横向延伸 上下两端 上下移动 侧壁 贯穿 铰接 相通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内外翻畸形矫形装置,包括气囊、大腿固定部、小腿固定部,所述气囊固定于气囊固定部内侧,所述大腿固定部与气囊固定部间连接固定有上连接板,所述小腿固定部与气囊固定部间连接固定有下连接板,所述气囊固定部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铰接,所述气囊固定部具有气囊槽和调节槽,调节槽位于气囊槽外侧,调节槽内设有调节块,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气囊槽内,所述气囊槽与调节槽相通,所述气囊槽横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气囊固定部的靠近膝关节侧的侧壁,所述调节槽向上贯穿所述气囊固定部,所述调节块可在所述调节槽内上下移动,所述调节块下部的与气囊相接触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由下至上向膝关节侧延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矫正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膝内翻和膝外翻矫形的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膝内翻或膝外翻严重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截骨及术后内固定器固定断骨的手段,以改变关节结构,达到矫正膝内翻的目的。但是这种矫正方法不仅风险大、痛苦大,而且费用高。且对于轻微的膝内翻或膝外翻患者,不适合这种方式矫正,而采用夹板或绑腿外固定的方式矫正。这种外固定的矫正方法,由于是在膝关节四周都加压用力,会使双小腿及双足血液循环受限而麻木,有可能压伤双腿腓总神经的风险,且易对膝关节矫正过度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膝内翻和膝外翻进行矫形,且舒适度较高、可防止膝关节矫正过度的膝内外翻畸形矫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膝内外翻畸形矫形装置,包括气囊、与大腿相固定的大腿固定部、与小腿相固定的小腿固定部,所述气囊固定于气囊固定部内侧,所述气囊固定部位于膝关节外侧和/或膝关节内侧,所述大腿固定部与气囊固定部间连接固定有上连接板,所述小腿固定部与气囊固定部间连接固定有下连接板,所述气囊固定部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铰接,所述气囊固定部具有气囊槽和调节槽,调节槽位于气囊槽外侧,调节槽内设有调节块,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气囊槽内,所述气囊槽与调节槽相通,所述气囊槽横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气囊固定部的靠近膝关节侧的侧壁,所述调节槽向上贯穿所述气囊固定部,所述调节块可在所述调节槽内上下移动,所述上连接板上形成有竖向设置的条形槽,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或小腿固定部间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端位于所述上连接板的条形槽内,所述调节杆下端与下连接板或小腿固定部铰接固定,所述调节杆上端与调节块上部铰接固定,所述调节块下部的与气囊相接触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由下至上向膝关节侧延伸。
需要进行膝外翻矫正时,将气囊固定部设置于膝关节内侧,将气囊设置在气囊固定部内侧;需要进行膝内翻矫正时,将气囊固定部设置于膝关节外侧,将气囊设置在气囊固定部内侧,通过气囊对膝关节的一侧进行施力以进行膝内翻或膝外翻的矫正。使用较软的气囊膝关节进行矫正,使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更高、矫正效果更好、可防止对膝关节的过度矫正。其中,调节块随小腿与大腿形成角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小腿与大腿形成的角度较小时,人体处于站立状态,调节杆和调节块均竖向设置,调节块向上移动以使气囊对膝关节施加的力最大,以达到膝关节矫形纠正的效果;小腿与大腿形成的角度较大时,人体处于抬脚状态,调节杆倾斜设置,调节杆上端的高度位置相对上升,调节块向上移动以使气囊对膝关节施加的力最小,此时气囊不对膝关节施力或施力较小,可有效的防止对膝关节的过度矫正。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外侧,所述上连接板内部形成有对所述调节块让位的上让位槽,所述上让位槽与所述调节槽连通。上述设置以使本实用新型装置更为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上端固定有上活动柱,所述上活动柱的一端与调节杆上端固定,所述上活动柱的另一端与调节块上端固定,所述调节杆下端固定有下活动柱,所述下活动柱与所述下连接板或小腿固定部铰接固定,所述上活动柱与下活动柱平行设置,所述上活动柱与调节杆垂直设置。上述设置以避免调节杆与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接触,以使调节杆上端的上活动柱更容易在条形槽内移动,以使调节块的上下移动更为轻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汝杰;陈芳,未经庄汝杰;陈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6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