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和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6110.6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远;高新杰;刘卓;冯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1/00 | 分类号: | H03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动 车辆 低压 端口 滤波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和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车电磁兼容领域,所有的电磁干扰抑制分为两种:PCB板级滤波以及系统级的加装单独滤波器;其中板级滤波由于和功能模块一体,如果要优化板级滤波,需要整个模块一并更改,难度大、周期长,同时由于排线/线束从外到内引入PCB板,电磁干扰不可避免的被引入,板级的处理无法避免串扰;由于单独加装的滤波器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易造成功能单元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单独加装滤波器的方式在电动汽车中基本被弃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可以在使用时与整车的金属材质舱室电连接,实现金属舱室的滤波作用。
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包括:第一金属安装板,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孔;磁性安装板,所述磁性安装板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磁性安装板与所述金属安装板叠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设置;滤波器,所述滤波器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述滤波器的外壳与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电连接;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所述磁性安装板和所述滤波器,且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与所述金属壳体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可以解决电动汽车低压线束抗干扰问题,提升低压线束可靠性、抗干扰性,促进电动汽车行业滤波处理的模块化与工程化,提高电磁干扰问题优化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还包括:第二金属安装板,所述第二金属安装板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磁性安装板夹持在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安装板之间,所述滤波器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且所述滤波器的外壳与所述第二金属安装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安装板与所述金属壳体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滤波器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滤波器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滤波器的外壳具有外螺纹段,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密封所述第一金属安装板、所述第二金属安装板、所述磁性安装板和所述滤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滤波器的两端设有插接件,以分别适于与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金属壳体的两端在轴向上凸出于所述插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所述金属壳体为圆柱管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滤波模块。
所述电动车辆与上述的电动车辆低压端口的滤波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波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波模块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滤波模块100,
第一金属安装板60,第一安装孔61,
磁性安装板10,第二安装孔11,
滤波器20,插接件21,
金属壳体30,
第二金属安装板40,第三安装孔41,
封装层50,
金属材质舱室200,
功能单元30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6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