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及其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2877.1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9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海;王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世海;王子乐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02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装置 布风板 及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供暖系统的热源为燃烧锅炉,例如: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电热锅炉等。一般燃煤锅炉的运行费用较低,但燃煤锅炉房排放的废气、废料、废水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的废气对环境污染较少,但运行费用很高;太阳能是最清洁的能源,但目前光电、光热能转换效率较低,只能用在用热量小的热水器上及特殊环境中,大热容量的应用不是很理想;一般电热锅炉虽对环境无排放、无污染,但若昼夜都用电加热供暖等,电费支出也很高。
谷电蓄热系统就是指在电力低谷期间,将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储存在蓄热装置中,适时供应给用热设备的系统,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谷电蓄热系统适合在无集中供热和燃气源,而电力充足的区域使用;减少了电锅炉装机容量,其附属运转设备和电力设施的装机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初投资费用;亦可根据负荷的变化及时调节供应热量;利用峰谷电价差可明显减少运行费用。
采暖煤改电是国家大力推进的电能替代重点项目,利用政府制定的降低低谷电电费的政策,在夜间(21:00~7:00)将电能储存起来,供白天(7:00~21:00)使用,这样对用户可以大幅度降低电费支出,又可以把我国富余的低谷电利用起来,不增加国家电力投资,还可延迟发电机组寿命。
近几年谷电蓄能技术在国家环保节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固体蓄热+风水换热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利用耐高温固体材料蓄存夜间低谷电能转化的热能,在白天利用蓄热装置的热能加热循环空气,高温的空气通过翅片管换热器将采暖系统中的循环水加热升温后,输送到采暖热用户,高温热空气通过翅片管换热器后温度降低,通过循环风机重新输送到高温蓄热装置中再次管道重新升温获得热能,然后再进入到翅片管换热器中加热采暖系统的循环水,换热过程周而复始,可以连续为热用户提供所需的热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及其安装结构,针对蓄热装置布风问题,较好的解决了蓄热装置内部热空气分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在蓄热装置的进风室贴近蓄热装置的蓄热砖面设置中心开口的布风板,布风板的中心开口为齿状结构。
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布风板的中心开口以蓄热装置中心部位对称或非对称。
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布风板的中心开口使布风板分成上布风板和下布风板,上布风板和下布风板的齿尖相对。
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布风板中心开口的齿状结构至少包括一个截面为梯形或尖角形的齿。
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在蓄热装置的进风室贴近蓄热装置的蓄热砖面设置上下左右对称、中心开口的布风板。
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布风板与蓄热装置的蓄热砖面保持间距,使布风板的中心开口与蓄热装置的热风道相通。
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蓄热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室和出风室,进风室和出风室之间设置热风道,布风板设置于进风室中,热风由进风口进入进风室,通过布风板、热风道进入出风室,经出风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蓄热装置布风结构,可以避免采用冲孔型布风板、条形格栅布风板等布风结构,在蓄热装置风量调节时出现的风量分配不均匀的现象,由于采用的变截面的通风结构可以使蓄热装置在风量连续调节时,仍然能保持较均匀的布风,使蓄热装置连续重复加热和放热过程中,不会出现局部高温和局部低温,影响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及使蓄热材料的蓄热能力得到合理的利用。采用该新型蓄热装置布风结构时,蓄热装置布风板的制造加工更加简单,即使在加工制造的精度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布风效果。
2、本实用新型谷电蓄热装置布风板应用在小型谷电蓄热供暖装置上,经过试验验证,较过去冲孔布风板制造简单,节省材料,布风效果比较理想。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热装置布风板安装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布风板;11上布风板;12下布风板;13齿尖;2进风室;3热风道;4出风室;5蓄热装置;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世海;王子乐,未经宋世海;王子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28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循环加热锅炉系统
- 下一篇:高效安全型天然气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