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4954.0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敦友;管刚;郭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整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整车制造过程中,有些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额外对生产设备进行辅助降温,例如,车身焊接使用的电阻焊设备,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焊接热,目前是通过冷却循环水,将热量收集,然后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放至大气中,在气温高的季节,需通过制冷机进行辅助降温,以保证电阻焊设备的正常工作及焊接质量。但是在制造过程中,有些环节需要大量的热量,例如,在涂装工艺生产过程中,需求大量的热量,以满足白车身脱脂、清洗、磷化、空调等涂装工艺要求,同时,冬季各车间也需求大量的热量,来满足工作现场的供暖需求,目前热源一般为蒸汽、天然气等。如此,在汽车整车制造过程中,一边大量的热量需及时排放,一边需求大量的热量来满足车间工艺及供暖需求,故现有的系统造成了不尽合理的能源使用架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余热利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整车制造中的调节系统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余热利用系统,用于汽车制造,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热源设备;
水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内且对所述热源设备进行冷却的冷却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热源设备外的第一换热部;
用热设备;
热量回收循环回路,包括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内的用热管路、以及设于所述用热设备外的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处于热交换的关系;以及,
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热源设备为电阻焊设备。
优选地,所述用热设备为涂装工艺设备或室内供暖设备。
优选地,包括水源热泵,所述水源热泵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凝器为所述第二换热部。
优选地,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以测量水温的第一测温仪;
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还包括与所述冷却管路相互串联的第一循环水泵以及与所述冷却管路并联的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上设有第一电控阀;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测温仪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和所述第一电控阀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第一测温仪,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和所述第一电控阀。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
第一辅助冷却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冷却塔以及第二循环水泵;以及,
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设于所述水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管路设于所述第一辅助冷却回路中,且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处于热交换的关系。
优选地,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以测量水温的第二测温仪;
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还包括与所述用热管路相互串联的第三循环水泵;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测温仪和所述第三循环水泵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第二测温仪控制所述第三循环水泵。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
第二辅助冷却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二冷却塔以及第四循环水泵;以及,
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设于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二管路设于所述第二辅助冷却回路中,且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处于热交换的关系;
其中,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还包括设有第二电控阀的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呈并联设置。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
辅助加热设备;
辅助加热回路,包括所述辅助加热设备内的辅热管路以及设于所述辅助加热设备外的第五循环水泵;以及,
第三换热装置,所述第三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设于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三换热装置的第二管路设于所述辅助加热回路中,且所述第三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处于热交换的关系;
其中,所述热量回收循环回路还包括设有第三电控阀的第三旁路,所述第三旁路与所述第三换热装置的第一管路呈并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将热源设备产生的余热,供给到用热设备,如此设置,充分利用了汽车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可以根据用热、用冷的实际需要,自动运行,降低了用热、用冷的运行成本,也减少制冷系统一次性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4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液冷半导体制冷装置
- 下一篇:狂犬病处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