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进气系统组合消声装置、汽车进气系统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9460.5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0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滨;严寒;谢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2 | 分类号: | F02M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宽频 汽车进气系统 扩张式 消声腔 消声装置 内插管 连通 隔板 壳体内侧壁 外侧壁 进气口 发动机增压器 本实用新型 空气滤清器 气流流通 汽车噪声 出气口 壳体围 分隔 壳体 扩孔 内腔 腔内 小孔 供气 汽车 隔离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组合消声装置、汽车进气系统及汽车,其中,汽车进气系统组合消声装置包括:扩张式消声器,扩张式消声器一端用于与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连通;扩张式消声器包括壳体,壳体围成用于供气流流通的内腔,在内腔内有内插管,内插管外侧壁通过第一隔板与壳体内侧壁连接,第一隔板将内插管外侧壁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在气流流通方向上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宽频消声器,宽频消声器一端与扩张式消声器另一端连通,宽频消声器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增压器进气口连通;宽频消声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宽频消声腔和第二宽频消声腔,第一宽频消声腔内形成一扩孔,第二宽频消声腔内形成多个小孔。由此,能明显降低汽车噪声,提高NVH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组合消声装置、汽车进气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的舒适性目前被广泛重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调教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驾驶室噪声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及乘客的舒适性,因此,被越来越多主机厂重视,进气系统作为驾驶室主要噪声源,对驾驶舒适性影响很大。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噪声,例如,发动机进气噪声是由进气阀周期性开闭而产生的压力波动所形成的。当进气阀开启时,活塞由上止点下行吸气,邻近活塞的气体分子以同样的速度运动,这样在进气管内就会产生压力脉冲,形成脉冲噪声;同时进气过程中的高速气流流过进气阀流通截面时,会形成涡流噪声。当进气阀关闭时,也会引起发动机进气管道中空气压力和速度的波动,这种波动由气门处以压缩波和稀疏波的形式沿管道向远方传播,并在管道开口端和关闭的气阀之间产生多次反射,产生波动噪声。
为降低噪声,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进气系统中安装消声元件,但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元件,结构形式单一,只能对特定的频率的噪声起到消声作用,整体消声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组合消声装置、汽车进气系统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以提高对汽车进气系统的消声效果,降低噪声。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组合消声装置,包括:
扩张式消声器,所述扩张式消声器的一端用于与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扩张式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用于供气流流通的内腔,在所述内腔内设有内插管,所述内插管的外侧壁通过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内插管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
宽频消声器,所述宽频消声器的一端与所述扩张式消声器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宽频消声器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宽频消声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宽频消声腔和第二宽频消声腔,所述第一宽频消声腔内形成有一扩孔,所述第二宽频消声腔内形成有多个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宽频消声器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扩张式消声器和发动机增压器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扩孔和所述多个小孔开设在所述主管道的管壁上,在所述主管道的管壁上连接有宽频消声外壳,所述宽频消声外壳与所述主管道管壁之间形成消声腔,在所述宽频消声外壳内通过第二隔板将所述消声腔分隔为所述第一宽频消声腔和所述第二宽频消声腔,所述第一宽频消声腔通过所述扩孔与所述主管道内连通,所述第二宽频消声腔通过所述多个小孔与所述主管道内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管,所述扩张式消声器通过橡胶管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式消声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橡胶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扩张式消声器连通,所述宽频消声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扩张式消声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管与第一连接环之间通过卡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94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列式柴油机的进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气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