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碳化硅微粉中的针、片状颗粒的溢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4438.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3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利泰碳化硅微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56 | 分类号: | C01B32/956;B03B5/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碳化硅 中的 片状 颗粒 溢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化硅微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碳化硅微粉中的针、片状颗粒的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碳化硅(SiC)又名金刚砂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碳化硅在大自然也存在罕见的矿物,莫桑石。 碳化硅又称碳硅石。在当代C、N、B等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原料中,碳化硅为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可以称为金钢砂或耐火砂。 目前中国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均为六方晶体,比重为3.20~3.25,显微硬度为2840~3320kg/mm2。
目前,绿色碳化硅采用湿法球磨,现有的湿法球磨生产出的绿色碳化硅微粉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针片状的颗粒,这些针片状颗粒特别影响产品质量,必须尽可能的除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碳化硅微粉中的针、片状颗粒的溢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湿法球磨生产出的绿色碳化硅微粉中均含有针片状的颗粒,从而影响产品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离碳化硅微粉中的针、片状颗粒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罐(5),溢流罐(5)顶部设置有进料漏斗(1)、溢流口(8),溢流口(8)位于溢流罐(5)顶部侧壁上,溢流罐(5)下部侧壁通过循环软管(10)经料浆循环泵(9)与顶部设置的进料漏斗(1)相连通,溢流罐(5)底部设置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通过其上设置的流量调节阀(7)调节流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溢流罐(5)上部为柱体部分,下部为锥体部分,进料管(11)设置于锥体部分最底端,柱体部分上部分为稀料区域(3),下部分及锥体部分为浓料区域(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进料漏斗(1)下部设置有导流管(2),导流管(2)位于溢流罐(5)的稀料区域(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流量调节阀(7)与溢流罐(5)之间的进料管(11)上设置有流量计(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料浆循环泵将较浓的料浆从罐体的底部泵入安装在溢流罐顶部的进料漏斗进入溢流罐5的稀料区域,料浆在此区域得到充分的分散,针、片状颗粒和细颗粒下沉速度很慢而悬浮在溢流罐的顶部,随溢流水从溢流口排出溢流罐外,产品粒度号颗粒下沉速度快而下沉到分散的浓料区保留下来,通过设置的流量计来判断流量大小给浓料区域带来的冲击。
二、本实用新型进料漏斗下部的导流管位于稀料区域,不会对浓料区域产生冲击,可以保证稀料区域与浓料区域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罐5,溢流罐5顶部设置有进料漏斗1、溢流口8,溢流口8位于溢流罐5顶部侧壁上,溢流罐5下部侧壁通过循环软管10经料浆循环泵9与顶部设置的进料漏斗1相连通,溢流罐5底部设置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通过其上设置的流量调节阀7调节流量。所述溢流罐5上部为柱体部分,下部为锥体部分,进料管11设置于锥体部分最底端,柱体部分上部分为稀料区域3,下部分及锥体部分为浓料区域4。所述进料漏斗1下部设置有导流管2,导流管2位于溢流罐5的稀料区域3。所述流量调节阀7与溢流罐5之间的进料管11上设置有流量计6。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开启流量调节阀7,使溢流水通过进料管11以较小的流量进入溢流罐5中,然后向溢流罐5中投入一定量的单号碳化硅微粉料浆,开启料浆循环泵9,当料浆充满溢流罐5之后,调整流量调节阀7的流量,使溢流罐5的溢流口8出来的料浆中恰好只有针、片状和较细的颗粒,粒度号颗粒留在溢流罐5内,直到针、片状和较细的颗粒很少了,说明罐内的针、片状颗粒和细颗粒含量很少了。抽取罐内的料浆检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达到要求以后,就可以将罐内的料浆放出来作为成品进行下一步的生产,针、片状颗粒的溢流分离工艺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利泰碳化硅微粉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利泰碳化硅微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4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苹果树的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华寿桃高位换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