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4135.4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林雁飞;郑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瑞(中国)缝纫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00 | 分类号: | D01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2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重物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
背景技术
重物分离器是一种用于开清联合机抓包机之后单轴流之前,利用离心力去除气流送棉中比纤维束重的杂质,无运动部件,其除杂功能主要依靠由几根独立的尘棒和托板组成的管道来分离杂质,尘棒单独调节,当棉流撞击尘棒时,重杂从尘棒间落入吸尘管道中,从而实现对棉流中的杂质去除处理。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效果较差,且对于输送棉流中上层中含有的一些细小的金属碎屑很难进行筛选,使得产品的质量答复下降,且金属碎屑漏入下道工序中,造成分梳元件等关键设备的严重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包括进棉管、出棉管、送棉连接装置和下壳体,进棉管通过送棉连接装置与出棉管贯通连接,进棉管上内设有第一筛选管,第一筛选管的底端嵌设有第一条状筛,出棉管内设有第二筛选管,第二筛选管的底端嵌设有第二条状筛;送棉连接装置包括输入管、连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结构相同,输入管的横截面是锥形管,输入管的大口径端与进棉管的输出端贯通连接,输入管的小口径端贯通连接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输出管的小口径端,输出管的大口径端贯通连接出棉管的输入端,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永磁体,进棉管和送棉连接装置以及出棉管的下端共同连接下壳体,下壳体内设有筛选网,筛选网把下壳体分隔成杂物腔和负压腔,杂物腔设在负压腔的上方,杂物腔通过第一条状筛与进棉管贯通连接,杂物腔通过第二条状筛与出棉管贯通连接,杂物腔的一侧壁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上铰接有排渣盖,负压腔贯通连接抽气管,抽气管上设有抽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筛选管是U形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筛选管是U形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管是矩形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渣盖上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进棉管中设有第一条状筛,在出棉管中设有第二条状筛,双层筛选,使得棉流中的杂质筛选干净,保证棉的质量;送棉连接装置降低棉流的厚度,便于永磁铁产生的磁场吸引金属屑,便于金属屑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的送棉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棉管,2-出棉管,3-送棉连接装置,31-输入管,32-连接管,33-输出管,34-永磁体,4-第一筛选管,5-第二筛选管,6-第一条状筛,7-第二条状筛,8-下壳体,9-筛选网,10-杂物腔,11-负压腔,12-抽气管,13-抽气泵,14-排渣口,15-排渣盖,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改进的重物分离器,包括进棉管1、出棉管2、送棉连接装置3和下壳体8,所述进棉管1通过送棉连接装置3与出棉管2贯通连接,进棉管1上内设有第一筛选管4,所述第一筛选管4是U形结构设计,第一筛选管4的底端嵌设有第一条状筛6(该条状筛属于现有技术,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结构详述),所述出棉管2内设有第二筛选管5,所述第二筛选管5是U形结构设计,第二筛选管5的底端嵌设有第二条状筛7;所述送棉连接装置3包括输入管31、连接管32和输出管33,所述输入管31和输出管33的结构相同,所述输入管31的横截面是锥形管,输入管31的大口径端与进棉管1的输出端贯通连接,输入管31的小口径端贯通连接连接管32,所述连接管32是矩形管,连接管3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输出管33的小口径端,所述输出管33的大口径端贯通连接出棉管2的输入端,所述连接管33的底端固定连接永磁体34,所述进棉管1和送棉连接装置3以及出棉管2的下端共同连接下壳体8,所述下壳体8内设有筛选网9,所述筛选网9把下壳体8分隔成杂物腔10和负压腔11,所述杂物腔10设在负压腔11的上方,杂物腔10通过第一条状筛6与进棉管1贯通连接,杂物腔10通过第二条状筛7与出棉管2贯通连接,杂物腔10的一侧壁设有排渣口14,所述排渣口14上铰接有排渣盖15,所述排渣盖15上设有把手16,所述负压腔11贯通连接抽气管12,所述抽气管12上设有抽气泵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瑞(中国)缝纫线有限公司,未经华瑞(中国)缝纫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4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