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工件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2403.9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6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峰;陈顺华;胡贻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和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0 | 分类号: | G01B5/10;G01B5/12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3 | 代理人: | 蒋遥明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工件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床加工大直径回转体工件时,需要边测量边确定进给量,才能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当工件直径过大时,市场上并没有对应量程的标准量具满足加工测量需求,因此,通常需要自制量具测量大型工件的内径与外径。现有的自制大直径量具通常是制作好后通过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出准确数值,然后以该数值为基准进行测量工件,如此,只能测量特定的大直径工件,并且只能测量内径或者外径,不能同时满足两种情况的测量,需要重新进行三坐标测量验证才能测量不同直径的数据;另外,由于自制量具重量较大,需要至少两人协助才能完成测量,因为手感不同会导致测量数据会有偏差且测量效率低,造成产能浪费。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既能同时满足多种情况的内外径测量又可以单人操作的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工件测量装置,不仅能够同时满足内外径数值测量,减少三坐标测量校准次数,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单人操作测量,节约人力,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避免产能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工件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架、活动块、校准板、滑轨、滑块、表具和顶针,所述支撑杆为若干标有刻度的标准块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组成,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架为球铰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活动插接有左右两个所述活动块,所述校准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活动块上,所述滑轨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插接在所述滑轨上且由螺钉紧固固定,一端所述滑块上固定插接有所述表具,另一端所述滑块固定插接有所述顶针。
根据本实用新型,测量内径时,通过待测量直径确定好所述支撑杆上标准块的数量,通过待测量尺寸的数值与支撑杆上的刻度调整两个活动块的外侧距离,然后通过校准板分别调节两个探头与两个活动块的外侧边平齐,拧紧螺钉固定,将校准板卸下,之后将支撑架放置在工件的内部,顶针顶在工件内壁上,支撑杆在球铰连接的作用下可自由左右上下调节,直至表具测出具体数值,通过将活动块的外侧距离与表具的数值进行简单地计算,即可得到精准的内径数值。测量外径时,将顶针与表具的测头均向内固定设置,通过校准板调节两个探头分别与两个活动块的内侧边平齐,其余的操作参照测量内径的步骤即可完成外径的测量。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球铰支柱和支撑座,所述球铰支柱的上端设有半球壳体,所述球铰支柱的下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当测量高度不同时,可以通过调整螺纹将装置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位置;所述支撑座底连接有万向轮,方便操作人员的取用以及方便测量时确定最终测量数据。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杆的铰接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顶针的顶点和所述表具探头的顶点,与所述支撑杆中心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使支撑杆能准确地确定两个探头之间的初始距离。
优选的,所述滑轨上设有刻度线,当测量不同高度的直径位置时,确保所述顶针与所述表具的探头在同一水平线上,方便操作人员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所述支撑杆上标准块的连接以及标有刻度值实现大量程范围内的直径测量,所述表具与所述顶针的探头方向可调使得同一装置可以同时满足测量内径和外径的需求,所述支撑杆中间球铰连接所述支撑架,不需要多人合作仅单人操作便能实现对大直径的精确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工件测量装置测量内径校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工件测量装置测量外径校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工件测量装置测量内径时A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工件测量装置测量外径时B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工件测量装置测量内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工件测量装置测量外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和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和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2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陶瓷高温超导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