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自由度运动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5206.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3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陆寅;王群京;李绅;过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8/40 | 分类号: | H02P8/40;H02M7/493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3003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运动 永磁 球形 步进 电动机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电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自由度运动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机器人关节、机械手等工业生产应用领域中,现有的多自由度运动装置多由传统的单轴电机和机械传动机构构成,这种连接装置不仅降低了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而且体积庞大。在多自由度运动控制系统等具有更高要求的控制系统中,传统的多自由度装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球形电机的出现,给三自由度运动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具有体积小、灵活性高、快速定位等优势,但在转矩逆模型的精确建立、通电控制策略、位置检测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难题,这给球形电机控制装置的设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永磁球形步进电机能够实现三自由度运动的结构特点,其定子线圈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因此传统电机控制装置的驱动电路对于永磁球形电机不再适用。目前,业内需要开发出一款输出电流大、控制精度高的永磁球形电机电流控制装置,从而驱动球形电机实现三维空间中多自由度的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输出多路电流大小极性可控、输出电流大、精度高、结构简单、便于调试和维护的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自由度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源、逆变单元、驱动单元、逻辑转换单元、电流采样控制单元、过流保护控制单元;所述逻辑转换单元与逆变单元相连、电流采样控制单元与逆变单元相连、过流保护控制单元与逆变单元相连,所述逆变单元与驱动单元相连,所述逆变单元与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相连;所述驱动电路共有四层、每层结构完全相同,每层之间通过电源线并联连接,最大输出电流高达15安培。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单元包括“H”桥逆变电路和电流比较电路,所述“H”桥逆变电路与电流比较电路相连,所述“H”桥逆变电路的输出与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的定子线圈相连,所述电流比较电路的输出与电流采样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光耦隔离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光耦隔离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相连,所述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通过逆变单元与逻辑转换单元相连,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中“H”桥逆变电路的开关器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逻辑转换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数据总线与上位机相连、输出端通过逆变单元与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采样控制单元包括微处理器和通讯电路,所述微处理器与通讯电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逆变单元相连,所述通讯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数据总线与上位机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过流保护控制单元包括微处理器和过电流保护电路,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流采样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过流保护器电路相连,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与逆变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由单独的微处理器控制,减少主控模块的处理器工作负担,当负载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负载,不仅保护电流控制装置,而且防止电机烧坏。
2、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具有电流采样功能,逆变电路设计电流比较电路,通过电流采样控制单元,将输出电流反馈给控制器AD采样通道,实现电流闭环控制。
3、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采用分层模块化设计思想,电源、逆变单元、驱动单元、逻辑转换单元、电流采样控制单元、过流保护控制单元单独设计,各单元分工明确,便于设备的调试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分层设计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H”桥逆变电路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逻辑控制单元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三自由度运动永磁球形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逆变单元、驱动单元、逻辑转换单元、电流采样控制单元、过流保护控制单元。逻辑转换单元与逆变单元连接,驱动单元与逆变单元连接,电流采样控制单元输入与逆变单元连接,过流保护控制单元输入与电流采样控制单元输出连接,过流保护控制单元输出与逆变单元连接。驱动电路分四层设计,每层结构完全相同,每层之间通过电源线并联连接。驱动电路的设计采用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思想,图2中DUTY-M1为上位机发来的1路PWM 信号,FLAG-M1为上位机发来的电流极性输出控制信号,这两路信号传送给驱动电路的逻辑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5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能脉冲电源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