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力变矩器上的齿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3598.2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岚;徐兴智;邱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粒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力变矩器上 齿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矩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上的齿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牵引机车用液力变矩器结构一般为单级单向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在工矿机车牵引车的应用有10年以上,取力齿轮从未发生过早期磨损现象。但在隧道机车牵引车中,由于隧道进出地面的坡度达到30‰,远高于工矿企业专用线路6‰~9‰的坡度,使得液力变矩器一直在重载下工作,变矩器供油量需要增加,取力齿轮承受力矩增加,齿轮寿命在2000小时,远低于20000小时的寿命。
现在,常用的取力齿轮参数为齿数为57齿,模数为4,齿宽为15mm,材料42CrMo,采用氮化工艺,渗氮层深度0.3-0.5,齿轮普遍损坏形式为齿面接触疲劳磨损,部分轮齿被打断,齿轮公法线79.836(-0.19,-0.26)。主传动齿轮齿数为57齿,模数为4,齿宽为18mm,材料42CrMo,采用氮化工艺,渗氮层深度0.3-0.5,齿轮公法线79.836(-0.19,-0.26)。两种齿轮之间齿侧间隙达0.5-1mm左右,由于齿轮接触疲劳强度不够,从而出现了早期齿面磨损和断齿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力变矩器上的齿轮结构,解决了取力齿轮早期磨损和断齿的问题,提高了取力齿轮和主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液力变矩器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力变矩器上的齿轮结构,包括泵轮、涡轮、导轮、主传动轮齿轮、壳体、导轮座、联轴节、油封盖、回油泵、过滤器、输出轴、导向盘、柔性盘、罩轮、飞轮、取力齿轮和回油泵驱动齿轮,所述的取力齿轮厚度为22mm,并在取力齿轮上开设了数个减重孔,所述的主传动轮齿轮厚度为23mm,主传动轮齿轮和取力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均为79.949(-0.07,-0.14),硬化层深度均为1.2~1.7mm。
所述的减重孔设有8个,每个减重孔的直径为30mm。
所述的主传动轮齿轮和取力齿轮均为20CrMnT i材质制成。
所述的主传动轮齿轮和取力齿轮的齿轮接触疲劳安全系数为2.6。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液力变矩器上的齿轮结构,能使齿轮接触疲劳安全系数提高70%左右,主传动轮齿轮和取力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10倍以上,从而使得整个液力变矩器的可靠性大为提高,降低了隧道牵引车售后服务费用,减少停工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取力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液力变矩器上的齿轮结构,包括泵轮1、涡轮2、导轮3、主传动轮齿轮4、壳体5、导轮座6、联轴节7、油封盖8、回油泵9、过滤器10、输出轴11、导向盘12、柔性盘13、罩轮14、飞轮15、取力齿轮16和回油泵驱动齿轮17,主传动齿轮4安装在泵轮1后面,取力齿轮16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5上,主传动齿轮4与取力齿轮16通过齿啮合传动,导轮座6安装在壳体5上,导轮座6上装有轴承,泵轮1通过该轴承安装在导轮座6上,导轮3固定安装在导轮座6上,输出轴11通过轴承安装在导轮座6内,涡轮2与输出轴11通过涡轮内花键与输出轴外花键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的取力齿轮16厚度为22mm,由于考虑到取力齿轮16厚度变厚,重量增加,因此在取力齿轮16上开设了8个直径为30mm的减重孔18,8个减重孔18在取力齿轮16上呈平均分布设置,所述的主传动轮齿轮4厚度为23mm,主传动轮齿轮4和取力齿轮16的公法线长度均为79.949(-0.07,-0.14),该公法线长度值是为了减少齿轮侧隙较大带来的齿轮冲击。
由于主传动轮齿轮4和取力齿轮16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不高,所述的主传动轮齿轮4和取力齿轮16均采用20CrMnT i材质制成,并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硬化层深度均为1.2~1.7mm,通过提高齿轮表面热处理方法,提高齿轮表面硬度深度,减少由于接触疲劳强度引起的点蚀和齿面磨损,从而提高了主传动轮齿轮4和取力齿轮16的使用寿命,增加可靠性。
通过对所述的主传动轮齿轮4和取力齿轮16的齿轮参数和材料热处理的改进,使得主传动轮齿轮4和取力齿轮16的齿轮接触疲劳安全系数能够增加到为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粒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粒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3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呼吸道气切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