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手机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6443.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2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建;杨益忠;张鹏飞;王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车之联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4 | 分类号: | H04M1/04;F16B47/0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胡川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装置 以及 手机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手机支架都采用吸盘结构,现有的手机支架的吸盘结构只具有一个吸盘片,用户需要用手按压吸盘片使其变形来形成负压空间,从而吸附在物体表面,这种吸盘结构由于需要用手按压吸盘片,操作比较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手机支架,能够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更加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包括吸盘、吸盘杆、弹簧、固定座、转动环和圆杆,所述吸盘杆固定连接所述吸盘与吸附面相对的背面,所述吸盘杆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状,所述吸盘杆上开设有沿垂直所述吸盘杆轴线的方向贯穿所述吸盘杆的固定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吸盘杆上,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处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和导向柱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吸盘杆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导向柱侧壁的相对两侧设有连通所述导向槽的条形槽,所述吸盘杆插装在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在所述吸盘的背面以及所述固定座的内侧面上,所述转动环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转动环的外端面沿周向开设有两段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弧形凹状导轨,所述圆杆穿过所述两个条形槽和固定孔且所述圆杆的两端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抵接在所述弧形凹状导轨上,通过转动转动环来改变弹簧的压缩量从而改变吸盘杆相对固定座的行程。
其中,所述非圆形状为椭圆形、长方形或者跑道形。
其中,所述圆杆的圆周面上具有滚花。
其中,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柱同心设置的圆弧形围挡,所述转动环能够在所述圆弧形围挡与导向柱侧壁所形成的凹槽内自由转动。
其中,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向外侧凹陷形成环形台阶面,所述转动环的侧壁设有转动把,所述转动把的下端面为与固定座外侧的台阶状结构相匹配的台阶面,所述弹簧弹性抵接在所述环形台阶面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扭杆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抽真空装置,所述支架本体为中空圆柱状且一端面开口,所述抽真空装置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空腔内,所述吸盘从所述支架本体开口一端伸出,所述支架本体沿周向开设有锁定槽,所述扭杆穿过所述锁定槽与转动把固定连接,所述扭杆沿所述锁定槽滑动时带动转动环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将弹簧套在吸盘杆上、吸盘杆插在固定座,固定座上套设有转动环,用圆杆穿过将吸盘杆和转动环固定在固定座上,转动环的外端面沿周向开设有两段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弧形凹状导轨,当转动环转动时,圆杆的两端从弧形凹状导轨较低的一端移动到较高的一端,在该过程中,由于圆杆与吸盘杆的相对距离不变,但是弹簧被压缩,因此圆杆与固定座的相对距离变大,从而吸盘杆与固定座的相对距离减小,也就是说,吸盘杆朝向固定座移动,相当于将转动环的圆周运动转换为吸盘杆的轴向移动,通过该移动过程实现抽真空,从而能够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吸盘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固定座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固定座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车之联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车之联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6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