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接元件以及具有该附接元件的锁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030.8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0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竞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3/00 | 分类号: | E05B7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以及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附接于一可携式装置所设的一锁孔的锁具,特别是一种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
背景技术
对于体积小但相对价格较为昂贵的可携式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而言,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单价与变现的容易性,因此遭窃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基此,目前许多产品会在产品上提供有一锁孔,以供锁头附接锁定来达到保全的目的。然而,除了目前较常用及广为人知的3毫米×7毫米矩形锁孔外,目前还有其他不同尺寸锁孔规格,例如:2.5毫米×6毫米以及3.2毫米×4.5毫米等,如此一来,配合不同的锁孔尺寸,只能分别选购不同匹配规格的锁具,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在不太友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各种可携式装置所提供的锁孔尺寸规格已经不是单一标准尺寸,基此,实用新型设计人着手进行研究解决之道,基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与技术,进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利用组合式的锁具设计,解决不同锁孔尺寸的问题。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附接元件与一锁定装置,其中:
该附接元件用以与一可携式装置所设的一锁孔附接,该附接元件具有一基座,以及枢设于该基座上并且能够变换呈错开状态和收合状态的一对活动衔接件,其中,该一对活动衔接件分别具有能够附接于该锁孔的一前臂部,且各活动衔接件外侧表面形成具有一凸块的一后臂部;
该锁定装置又包含:
一壳体,用以与该基座套接,且在该壳体内设有一卡合槽;及
一锁机构,设置于该壳体内,包含有一锁杆,该锁杆能够移动到使该一对活动衔接件保持错开状态,同时使该后臂部的该凸块保持在嵌入该卡合槽内的一第一位置,以及允许该一对活动衔接件变换呈收合状态,同时使该后臂部的该凸块能够脱离该卡合槽的一第二位置。
所述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中:该基座是一圆柱体。
所述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中:该一对活动衔接件的后臂部内侧相互对应地各形成有一凹口。
所述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中:该后臂部的端缘具有一凹口斜导面。
所述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中:该锁机构是钥匙锁机构。
所述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中:该锁机构是密码锁机构。
所述的具有附接元件的锁具,其中:该壳体与一可挠性链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附接元件,用以与一可携式装置所设的一锁孔附接,其特征在于,该附接元件包含:
一基座;
一对活动衔接件,枢设于该基座上,并且能够变换呈错开状态和收合状态,该一对活动衔接件分别具有能够附接于该锁孔的一前臂部,且各活动衔接件外侧表面形成具有一凸块的一后臂部,且在该后臂部内侧相互对应地各形成有一凹口。
所述的附接元件,其中:该基座是一圆柱体。
所述的附接元件,其中:该后臂部的端缘具有一凹口斜导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锁孔尺寸。
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具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具从另一视角所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具从另一视角所示的立体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具于组合后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具于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A~图6E是本实用新型锁具的使用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附接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7B是图7A所揭附接元件的活动衔接件变换呈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附接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及
图8B是图8A所揭附接元件的活动衔接件变换呈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竞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竞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0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