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精确压力测量能力的茶叶揉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6906.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3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明;洪瑛杰;贾文月;张问采;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G05D16/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精确 压力 测量 能力 茶叶 揉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精确压力测量能力的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揉捻是茶叶加工生产中重要的工艺,此工艺的作用是破坏杀青叶中的组织细胞,揉捻出茶汁,使茶叶初步成形。目前,大批量的茶叶揉捻由揉捻机完成。揉捻机主要由揉捻装置、出料装置、加压装置和控制模块组成。传统的揉捻机由人工手动控制下料盘关闭和开启,手工旋转摇柄控制加压盖的上下运动和加压压力大小,操作效率低,生产效益低,易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用于揉捻机的自动化出料装置和自动化加压装置,以替代手动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叶揉捻机,所述茶叶揉捻机包括揉捻装置、出料装置、加压装置和用于控制所述揉捻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和所述加压装置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下料盘、用于顶住所述下料盘的门栓、下料盘控制机构和门栓控制机构,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盖和加压盖控制机构,
所述下料盘控制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二连杆和所述下料盘的翻转轴,其中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翻转轴,
所述门栓控制机构包括推拉式电磁铁,所述推拉式电磁铁的顶柱与所述门栓连接以带动所述门栓进行摆动,
所述加压盖控制机构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被构造为通过伸出杆来驱动所述加压盖进行加压操作,并且在所述伸出杆和所述加压盖之间依次设置有凹形杯和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茶叶揉捻机能够实现对下料装置和加压装置的自动化控制,而且能够实时并且更精确地测量加压装置的压力大小,从而实现对加压压力的自适应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揉捻机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揉捻机的出料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揉捻机的出料装置的局部底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揉捻机的加压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标号说明:1-步进电机;2-同步带传动;3-液压泵;4-输油管;5-支撑板;6-油箱;7-半圆形支柱;8-加压盖;9-揉捅;10-捅毂;11-第一连杆;12-主电机;13-带传动;14-电动推杆;15-回油管;16-控制电机;17-数字液压缸;18-凹型杯;19-压力传感器;20-铰支座;21-翻转轴;22-第二连杆;23-门栓;24-卡扣;25-推拉式电磁铁;26-下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申请主要的构思在于:利用电动推杆和推拉式电磁铁分别实现对下料盘和门栓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利用液压装置实现对加压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利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并且调整加压装置的压力。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茶叶揉捻机主要包括揉捻装置、出料装置、加压装置和用于控制所述揉捻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和所述加压装置的控制模块。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下料盘、用于顶住所述下料盘的门栓、下料盘控制机构和门栓控制机构,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盖和加压盖控制机构,所述下料盘控制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二连杆和所述下料盘的翻转轴,其中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翻转轴,所述门栓控制机构包括推拉式电磁铁,所述推拉式电磁铁的顶柱与所述门栓连接以带动所述门栓进行摆动,所述加压盖控制机构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被构造为通过伸出杆来驱动所述加压盖进行加压操作,并且在所述伸出杆和所述加压盖之间依次设置有凹形杯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凹形杯的凹口朝向所述伸出杆,并且所述凹形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互接触的表面是平坦的表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茶叶揉捻机分别利用电动推杆、推拉式电磁铁和液压装置实现对下料装置和加压装置的自动化控制,而且利用能够实时并且更精确地测量加压装置的压力大小,从而实现对加压压力的自适应控制;另外利用凹形杯和压力传感器的结合一方面实现对意外流出的液压油的收集以保护压力传感器,另一方面通过凹形杯增加与压力传感器的接触面积,使得对加压力的测量更加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6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