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0219.2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高嵩;周志成;张龙;毕晓甜;张照辉;朱孟周;康永强;吴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丹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紫外 脉冲 绝缘子 遥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气候环境逐渐恶化,大气中污染物含量逐渐上升,空气中的污秽颗粒将沉积在绝缘子表面,当绝缘子表面出现污秽沉积后,遭遇雾、雨、雪等潮湿天气时,污层极易受潮,将在绝缘子表面形成导电水膜,导致表面泄漏电流增大,泄漏电流发热导致污层及金具附近电流密度大的区域被烘干,使得绝缘子极易发生污闪事故。现有技术中,管理人员无法对绝缘子进行高效、准确的实时检测,无法对绝缘子污闪事故进行快速预警,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方便管理人员在调度中心全天候实时检测绝缘子现场运行状态,降低检测过程的危险性,高效、准确对绝缘子状态进行实时检测,便于后续对绝缘子污闪事故进行快速预警,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包括无线传输单元,还包括紫外脉冲检测装置、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大气探测仪,所述紫外脉冲检测装置用于监测绝缘子紫外脉冲个数,所述泄漏电流检测装置用于监测绝缘子的泄漏电流,所述大气探测仪用于监测绝缘子处的气象信息,所述紫外脉冲检测装置、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大气探测仪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外界进行信息传输。
优选,所述泄漏电流检测装置是泄漏电流检测仪。
优选,所述紫外脉冲检测装置包括顺次相连的直流升压电路、紫外管驱动电路、紫外管、信号处理电路和脉冲计数及显示电路,所述紫外管用于监测紫外光。
优选,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顺次相连的脉冲信号检测电路、脉冲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
优选,还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单元分别和无线传输单元、显示单元相连。
优选,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是GPRS DTU,所述显示单元是显示器。
优选,所述紫外管是紫外线传感器,所述直流升压电路是直流电源,所述紫外管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R2和R3,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2、紫外线传感器和电阻R3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1的两端,电容C2设置于脉冲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
优选,电容C1的耐受电压值为500V,电容值为220pF;电容C2的电容值为1000pF;电阻R1电阻值为10MΩ,电阻R2的电阻值为4.7kΩ,电阻R3的电阻值为6.4kΩ,紫外线传感器的型号是R286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在对绝缘子放电进行检测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更好的对线路中绝缘子可能出现的放电引起的危险进行监测和预警,使电气设备免受较大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对绝缘子进行远程检测,还可以将数据实时无线传输给后台进行存储。
(3)本实用新型采用基于绝缘子紫外脉冲个数、泄漏电流、气象信息的绝缘子评估,便于后续对绝缘子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紫外脉冲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紫外管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脉冲信号处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法的绝缘子遥测系统,包括无线传输单元、紫外脉冲检测装置、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大气探测仪,所述紫外脉冲检测装置用于监测绝缘子紫外脉冲个数,所述泄漏电流检测装置用于监测绝缘子的泄漏电流,所述大气探测仪用于监测绝缘子处的气象信息(包括温度及湿度信息),所述紫外脉冲检测装置、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大气探测仪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外界进行信息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0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