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7233.7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汉;杜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质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9/00 | 分类号: | F01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汽轮机 热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轮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典型热力系统仅仅从回热效率上考虑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回热蒸汽的做功能力。这种系统可以减少冷端热损失,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却不能完全利用抽汽的差压能和可用热能。另外,现代大型发电厂有着大量的大功率泵或者风机,一般采用电动机驱动。随着我国火电厂利用小时下降,机组负荷率偏低,泵或者风机调速节能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采用变频器、永磁调速等技术可以实现调速功能,但都存在调节损失,且设备故障率高和设备昂贵。更为关键的是,这两种调速方式均是在电动机驱动方式下,无法解决发电厂耗电高的固有矛盾。
如果采用汽轮机驱动则受限于驱动汽源,对于没有工业用汽或其他供热汽源的地区,驱动汽轮机只能采用纯凝式。纯凝式的驱动汽轮机一般热效率低;带冷凝设备后,需要循环冷却设备,建设成本高。
由上可知,现有的传统典型回热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对回热抽汽潜在的做功能力进行利用,热效率偏低。
2、是一种纯回热的系统,不能对外提供动力接口,无从为转动设备提供驱动力。
3、受制造水平限制,国产600MW和300MW汽轮机第#5段抽汽口总是漏汽量大,超温现象严重,造成低压缸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包括:
驱动汽轮机,所述驱动汽轮机的进汽口与主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口相连;
凝结除氧器,所述驱动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凝结除氧器的进汽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还包括:
动力接口,所述动力接口与所述驱动汽轮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凝结除氧器的进水口与低压加热器的出水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还包括:
除氧器,所述除氧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凝结除氧器的出水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还包括:
除氧器上水泵,所述除氧器上水泵设置在所述凝结除氧器与所述除氧器相连的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低压加热器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和第三低压加热器,均为表面式加热器;
所述第一低压加热器接收由凝结水泵升压的凝结水,并通过来自主汽轮机的低压缸的抽汽加热凝结水;
经过所述第一低压加热器加热后的凝结水进入所述第二低压加热器,所述第二低压加热器通过来自主汽轮机的低压缸的抽汽进一步加热凝结水;
经过所述第二低压加热器加热后的凝结水进入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通过来自主汽轮机的低压缸的抽汽进一步加热凝结水,经过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加热的凝结水进入所述凝结除氧器;
所述凝结除氧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的出水口相连,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加热后的凝结水;
所述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和第三低压加热器形成的冷凝水汇合后返回凝汽器;
所述凝汽器与主汽轮机的低压缸的排汽口相连,以接收主汽轮机的低压缸的排汽,并将排汽凝结成凝结水。
优选地,所述凝结水泵和所述第一低压加热器之间还设置有轴封加热器,以利用回收轴封漏汽的热量来加热凝结水。
优选地,所述除氧器与高压加热器相连;
所述高压加热器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和第三高压加热器,均为表面式加热器;
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接收来自所述除氧器的饱和水,并通过来自主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抽汽加热饱和水;
经过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加热后的饱和水进入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通过来自主汽轮机的高压缸的排汽进一步加热饱和水;
经过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加热后的饱和水进入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通过来自主汽轮机的高压缸的抽汽进一步加热饱和水;
经过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加热的饱和水进入锅炉加热,并最终形成推动主汽轮机转动的高压蒸汽;
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中形成的冷凝水,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中形成的冷凝水,均与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中形成的冷凝水汇合后进入所述除氧器,从而与所述除氧器中的饱和水混合。
优选地,所述除氧器和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前置泵和给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质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质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7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