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9601.X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0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杜京义;闫李倩;郭金宝;黄琼;白创;李文涛;曹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热力 管网 温差 供电 膨胀 泄漏 检测 装置 | ||
1.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和膨胀节泄漏检测单元,以及为控制器(1)和所述膨胀节泄漏检测单元供电的温差供电单元,所述温差供电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差发电模块(2)、对所述温差发电模块(2)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模块(3)、用于存储电能的电池模块(4)和用于对所述电池模块(4)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的降压模块,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模块(4)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13),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端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升压模块(3)工作的开关模块(14),所述膨胀节泄漏检测单元为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组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相接;所述降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且用于为温度传感器组供电的降压模块一(5)和用于为控制器(1)供电的降压模块二(6);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端还接有用于显示膨胀节温度的显示模块(11)和用于所述膨胀节温度超标的报警模块(12),所述显示模块(11)和报警模块(12)均由降压模块一(5)供电。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由安装所述膨胀节上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安装在膨胀节下方的第四温度传感器(10)以及分别安装所述膨胀节两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和第三温度传感器(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三温度传感器(9)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0)均为数字温度传感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为微型控制器ADuC834。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模块(2)包括型号为SP-1848-27145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吸热面与热力管的管壁相贴,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散热面与空气接触。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14)包括三极管VT1和场效晶体管VT2,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经电阻R4由控制器(1)控制,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经电阻R5与场效晶体管VT2的栅极相接,所述场效晶体管VT2的源极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SP-1848-27145的正极Vin+相接,所述场效晶体管VT2的漏极与升压模块(3)的输入端相接,所述场效晶体管VT2的源极与所述场效晶体管VT2的栅极之间接有电阻R6。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3)包括升压稳压芯片BL8530和升压稳压芯片LM2577,所述升压稳压芯片BL8530的LX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感L1与所述场效晶体管VT2的漏极相接,另一路经二极管D1与所述升压稳压芯片LM2577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升压稳压芯片BL8530的OUT引脚与所述升压稳压芯片LM2577的第5引脚相接,所述升压稳压芯片BL8530的GND引脚接地,所述升压稳压芯片LM2577的第5引脚与所述升压稳压芯片LM2577的第4引脚之间接有电感L2,所述升压稳压芯片LM2577的第4引脚经二极管D2与插座P的第1引脚相接,所述插座P的第2引脚和所述升压稳压芯片LM2577的第3引脚均接地。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4)安插在所述插座P内,所述电池模块(4)的正极与所述插座P的第1引脚相接,所述电池模块(4)的负极与所述插座P的第2引脚相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一(5)为稳压芯片LM7805。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热力管网温差供电的膨胀节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二(6)为稳压芯片AS1117-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96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红外激光对射的货运列车泄漏检测系统
- 下一篇:扭结瘪曲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