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及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2204.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9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李喜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B60R2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奉贤区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压力传感器 承托构件 本实用新型 挂接结构 平面结构 汽车座椅 压力开关 座椅悬架 挂接 横向限位件 安装方式 车辆震动 承载平台 空间限制 前后移动 上下移动 偏移 挂接件 下沉式 板状 承托 传感 颠簸 探测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包括:承托构件,所述承托构件具有承托压力开关元件的平面结构,所述承托构件具有挂接于座椅悬架上的挂接结构,所述挂接结构至少包括限制所述承托构件左右和上下移动的纵向挂接件和限制所述承托构件前后移动的横向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平面结构上的压力开关元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车辆震动及颠簸,会产生人体压力传感器位置攒动、偏移,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体传感探测时的探知能力下降的问题。综上,由于采用挂接下沉式的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该人体压力传感器不占用座椅悬架上部的空间,避免了板状承载平台体量尺寸过大,导致的空间限制难以布置人体压力传感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座椅使用者监测作为乘员安全带提醒领域的应用要求,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重视。采用压力开关元件通过座椅对来自椅面的人体压力的存在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感知座椅使用者的存在,实现使用者存在探测的功能。
此类人体压力传感器的一个简单应用,就是将一个压力开关元件及配合结构,布置于车辆座椅内部坐垫发泡垫下方的承载骨架上。当人体臀部压力作用到座椅海绵承载垫的椅面时,人体重量施压在此人体压力开关上,进而触发相应压力开关元件的传感触点,使之产生通断特性的电路输出特征。
此类应用中,通常采用板状承载平台托载在承载骨架上。也就是通过板状承载平台支撑压力开关元件,当人体乘坐在座椅上时,将座椅海绵承载垫施压下陷,进而压触压力开关元件的传感触点并至触点导通。当人体离开时,座椅海绵承载垫及压力开关元件的传感触点恢复外形并至触点断开。
然而,由于托载在承载骨架上的板状承载平台往往体量尺寸过大,常常受空间限制难以布置的特征困扰设计人员。同时,轻量化、小型化的需求,也使得这类技术的产品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此外,在以往的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体的各种乘坐姿态的可探测性,往往需要在座椅坐垫下方较大面积范围内,布置多个传感探测点,来实现乘员各种复杂坐姿状况的探测性能。
因此,如何避免板状承载平台体量尺寸过大,导致的空间限制难以布置人体压力传感器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及汽车座椅,以避免板状承载平台体量尺寸过大,导致的空间限制难以布置人体压力传感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包括:
承托构件,所述承托构件具有承托压力开关元件的平面结构,所述承托构件具有挂接于座椅悬架上的挂接结构,所述挂接结构至少包括限制所述承托构件左右和上下移动的纵向挂接件和限制所述承托构件前后移动的横向限位件;
设置于所述平面结构上的压力开关元件。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纵向挂接件和所述横向限位件为钩状结构、槽状结构或翼展状搭接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承托构件的两侧均具有所述纵向挂接件,至少一侧具有所述横向限位件。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纵向挂接件与所述座椅悬架之间设置有阻尼衬垫层。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承托构件的两侧均具有所述纵向挂接件,至少一侧具有所述横向限位件。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纵向挂接件为金属板冲压的梳状钩、孔板状折钩或翼展状搭接配合弯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2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