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6743.8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元;万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舒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7/016 | 分类号: | B60G17/016;B62D7/20;B62D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3 | 代理人: | 高娟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车身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主动安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悬架主要由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组成,直线行驶工况下能吸收或缓解大部分的路面冲击,但汽车转弯时,车身因离心力的作用,产生向转向外侧的侧倾,车身侧倾后悬架开始有逆向的抑制车身侧倾的支撑作用,从而使车身恢复平稳状态,车身侧倾后,再抑制,乘坐舒适性差,侧翻阈值低。例如,向左转弯时,传统悬架左侧车轮拉伸,右侧车轮压缩,以提供抵抗车身的离心力。但车身质量的转移,使左侧车轮对底面的压力降低,减少了能够提供向心力的能力,所以同一个弯道,过弯的最快速度受很大的限制。同时受侧倾的影响,乘坐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能够解决传统悬架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包括:转向管柱、上平行杆、下平行杆、主销座、主销和防车身侧倾执行器;所述转向管柱固定在车身骨架上,其上带有两个沿车身纵向的平行销轴,所述上平行杆和下平行杆以垂直于所述转向管柱的方向,其中部通过滚针轴承连接在所述平行销轴上,其两端连接所述主销座;所述主销通过滚针轴承插入连接在所述主销座上,其下端与轮毂单元连接;所述防车身侧倾执行器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上,其上带有固定在所述下平行杆上的执行齿轮;所述上平行杆、下平行杆及其两端的主销座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绕着所述转向管柱的平行销轴旋转,并由所述防车身侧倾执行器提供旋转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及弹簧总成,所述减震及弹簧总成的上端与所述主销连接,其下端与所述轮毂单元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及弹簧总成的两端焊接有悬架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轮胎总成,所述轮毂单元固定在所述轮胎总成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车身侧倾执行器包括:执行器壳体、伺服电机、机械锁、电机齿轮、中间齿轮、蜗杆和执行齿轮;所述执行器壳体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在所述执行器壳体内,其上沿输出轴端部的方向依次安装有机械锁和电机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和蜗杆以平行于所述输出轴的方向固定在所述执行器壳体内,其中,所述蜗杆位于所述执行器壳体内的部分安装有蜗杆输入齿轮,穿出所述执行器壳体的部分安装有蜗杆输出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电机齿轮和蜗杆输入齿轮啮合,所述执行齿轮与所述蜗杆输出齿轮啮合,并与下平行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蜗杆输入齿轮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向轴、转向摇臂和转向拉杆;其中,所述转向轴通过滚针轴承插入连接在所述转向管柱内,其上端与车把或方向盘连接,其下端连接并驱动所述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摇臂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主销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销为“S”形结构,包括转向梯形臂和2个减震支撑臂,所述转向梯形臂安装在2个减震支撑臂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通过上下平行杆和两个主销座构成可以围绕转向管柱的平行销轴旋转的平行四边形,并通过主动防车身侧倾执行器提供平行四边形的旋转动力,从而在各种转向时能够主动改变车身和悬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达到车身在侧翻前就抑制的效果,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背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动防车身侧倾悬架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所示主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示防车身侧倾执行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示中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所示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舒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舒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6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车辆平衡的悬架系统
- 下一篇:防车身侧倾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