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弧发生器以及用于检测电弧检测装置灵敏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5643.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G01R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 发生器 以及 用于 检测 装置 灵敏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系统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弧发生器以及用于检测电弧检测装置灵敏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因为其安全、干净、环保的性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光伏系统在使用时,当线路路或电气接头出现故障时,会产生电弧,这些电弧可能会引起火灾等严重的后果。所以美国UL1699B规定了一个标准,要求直流总线电压大于等于80V但小于1000V光伏系统中,要加入电弧检测装置。为了确保光伏系统使用的安全性,要测试系统中电弧检测装置的灵敏性。现在市场上还没有正对光伏系统中电弧检测装置性能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精确度高、能测试不同电弧的电弧发生器以及用于检测电弧检测装置灵敏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弧发生器,所述电弧发生器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固定架和滑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固定电极以及固定安装在滑块上的移动电极,所述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相对设置,且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相对的一端分别插设在绝缘套管的两端,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所述的绝缘套管为透明的聚碳酸酯管,便于观察管内电极的情况。
在绝缘套管内部位于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之间设有钢丝绒,这样可以弥补电极两端间的间隙。
所述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端头的直径略小于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其余部位的直径,以允许电极穿过灭弧气体并使之脱离。
所述电弧发生器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步进电机,所述滑块与步进电机连接,通过步进电机调节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使得产生的电弧可调,准确度更高。
一种安装了如上所述电弧发生器的用于检测电弧检测装置灵敏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形成回路的电源、接触器、单刀双掷开关的a触点以及第二开关,电弧发生器的其中一个电极与单刀双掷开关的b触点连接,另一个电极与单刀双掷开关的a触点连接。检测时,将电弧检测装置连接在电弧发生器两个电极上,当电弧发生器产生电弧时,观察该待测的电弧检测装置是否能检测到。
当单刀双掷开关接触在a触点时,相当于将电弧发生器并联在电源两端,形成并联电弧;当单刀双掷开关接触在b触点时,相当于将电弧发生器串联在电路中,可形成串联电弧,这样就可以实现形成不同类型的电弧,检测功能多样化。
所述的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或24V直流电源。
所述第二开关为最大允许电流为30A的断路器,可以有效保护整个装置不被烧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步进电机调节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使得产生的电弧可调,准确度更高;
(2)本装置可产生串联电弧和并联电弧,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电弧检测装置的检测,检测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电路图。
其中,1为电弧发生器,11为移动电极,12为固定电极,13为绝缘套管,14为钢丝绒,15为滑块,16为固定架,17为步进电机,18为基座,2为电源,3为接触器,4为单刀双掷开关,5为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电弧发生器,电弧发生器包括基座18、设置在基座18上的固定架16和滑块15、固定安装在固定架16上的固定电极12以及固定安装在滑块15上的移动电极11,固定电极12和移动电极11相对设置,且固定电极12和移动电极11相对的一端分别插设在绝缘套管13的两端,固定电极12和移动电极1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绝缘套管13为透明的聚碳酸酯管,长度:3/4英寸(19mm),可便于电极比邻端插入。管的外径为3/8英寸(9.5mm),内径为1/4英寸(6.35mm),壁厚为1/16英寸(1.6mm)。套管的材质必须是透明的,便于检查管内电极的情况。
在绝缘套管13内部位于固定电极12和移动电极11之间设有钢丝绒14,这样可以弥补电极两端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5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