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饰片材干燥固化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2107.3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0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昆;唐辉文;罗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0;F26B21/04;F26B25/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王建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饰 干燥 固化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装饰片材干燥固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装饰片材经过加工,需要对其进行干燥、使其固化。现有的干燥固化加热装置,采用导热油传导的方式对片材进行加热,需要使用加热炉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再通过循环管道将导热油引至机台处,利用管道中导热油的油温对片材进行加热,再通过循环管道将导热油循环至加热炉中。采用这种导热油传导加热的方式,加热炉需要通过燃烧燃料加热导热油,不仅加热的速度慢,而且燃料的耗费大,导热油在循环管道中热量也容易散失,也容易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机台处的温度波动较大,波动范围在10度以内,生成的成本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也不利于节能环保,亟需提供一种改善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的效率高、温度容易控制、温度波动小、节能环保的装饰片材干燥固化加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饰片材干燥固化加热装置,包括产品热温箱、天然气加热炉、用于对天然气加热炉中通天然气的天然气进气管、用于将天然气加热炉中的气体送至产品热温箱中的负压风机及用于对天然气加热炉气体进行回收利用的废气回收系统,所述废气回收系统包括废气回收管和循环热能管;
所述天然气加热炉与负压风机连接,负压风机与产品热温箱连接,废气回收管与产品热温箱连通,循环热能管与负压风机连接。
其中,所述废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废气回收风机、废气助燃燃烧炉、储热桶及废气排放风机;废气回收风机与废气回收管连接,废气回收风机将废气回收管中的废气送至废气助燃燃烧炉,废气助燃燃烧炉与储热桶连通,废气排放风机将储热桶的气体送至循环热能管,所述天然气进气管与废气助燃燃烧炉连接。
其中,所述储热桶设置有两个,两个储热桶设置于废气助燃燃烧炉的两侧。
其中,所述废气排放风机连接有排放阀。
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桶与废气排放风机通过管道连接,过管道上设有换向阀。
其中,所述循环热能管上设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饰片材干燥固化加热装置,实际应用时,天然气从天然气进气管进入天然气加热炉中进行燃烧,负压风机将天然气加热炉中的带有热量的气体吹至产品热温箱,气体对产品热温箱的产品(装饰片材)进行加热,对产品加热后的气体变为废气,废气从产品热温箱流向废气回收系统的废气回收管,以便废气回收系统对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从废气回收系统的循环热能管再次流进负压风机,负压风机将其吹至产品热温箱对产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废气的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燃烧天然气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加热,其升温或降温速度都快,加热的效率高,温度容易控制,温度波动小,便于将产品在设定温度下进行加热,保证产品的质量;采用废气回收系统对废气进行回收处理,再循环至产品热温箱进行再次利用,其节能环保,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节省原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化结构原理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的指向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饰片材干燥固化加热装置,包括产品热温箱1、天然气加热炉2、用于对天然气加热炉2中通天然气的天然气进气管01、用于将天然气加热炉2中的气体送至产品热温箱1中的负压风机3 及用于对天然气加热炉2气体进行回收利用的废气回收系统4,所述废气回收系统4包括废气回收管41和循环热能管42;所述天然气加热炉2与负压风机3连接,负压风机3与产品热温箱1连接,废气回收管41与产品热温箱1连通,循环热能管42与负压风机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2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