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地源技术的高效冷库与干燥库复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2076.5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9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娜;张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高效 冷库 干燥 复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库与干燥库的复合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一套地源换热系统实现为冷库及干燥库同时提供冷源及热源的运行设备,属于制冷及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冷库与干燥库被广泛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中。冷库与干燥库的耗能普遍偏高,因此,降低冷库及干燥库的运行能耗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冷库及干燥库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在不利工况下,如冷库所对应的高温夏季,较高的室外温度对应较高的冷凝温度,这将大幅提高制冷循环压缩机耗功量,从而降低机组运行EER;对于干燥库所对应的低温冬季,较低的室外温度对应较低的蒸发温度,同样会提高热泵循环压缩机耗功量,导致较低的机组运行COP。
相比于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能够使用可再生的浅层地热能,将全年温度适中稳定的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作为制冷系统的冷源侧或热泵系统的热源侧,使得制冷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冷凝温度、热泵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蒸发温度,从而可提高冷库运行EER及干燥库运行COP,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大多将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暖通空调领域,在冷库及干燥库方面鲜有实施,更没有一套基于地源换热系统的冷库和干燥库联合应用。
一般而言,地源热泵可采用土壤源技术或地下水源技术两类。对土壤源技术而言,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冷库系统常年向土壤中排入热量,极易造成土壤热失衡,使得土壤温度逐年持续上升,这样会增高冷库冷凝温度,逐年降低运行EER,对于冷库的高效运行极为不利;对于干燥库热泵系统会持续向土壤中释放冷量,使得土壤温度逐年持续下降,降低干燥库蒸发温度及运行COP,同样不利于干燥库的高效运行。对于地下水源技术而言,较多的热量或冷量均需要大量的地下水进行热换,因此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地源技术的高效冷库与干燥库复合系统,将冷库冷源侧和干燥库热源侧串联在一起,冷库排热量和干燥库释冷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减少地源侧换热系统冷/热负荷,降低土壤热失衡发生几率、及地下水抽取量,具有节能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地源技术的高效冷库与干燥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库制冷系统、干燥库热泵系统和地源换热系统;
所述冷库制冷系统包括冷库库体和与所述冷库库体相匹配且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节流阀;
所述干燥库热泵系统包括干燥库库体和与所述干燥库库体相匹配且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冷凝器、第二压缩机、第二蒸发器和第二节流阀;
其中,所述冷库制冷系统的第一冷凝器与所述干燥库热泵系统的第二蒸发器串联连接于所述地源换热系统中。
进一步,所述地源换热系统包括两并联的土壤源闭式换热子系统和水源开式换热子系统。
进一步,所述土壤源闭式换热子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凝器依次串联的第一流量调节阀、变频水泵、第二二通阀、地埋管、第三二通阀、第二蒸发器和第二流量调节阀;
其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一冷凝器通过管道与第一旁通阀并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二蒸发器通过管道与第二旁通阀并联。
进一步,所述水源开式换热子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通阀、变频水泵、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一冷凝器、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二蒸发器、第四二通阀;
其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一冷凝器通过管道与第一旁通阀并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二蒸发器通过管道与第二旁通阀并联。
进一步,与所述第一二通阀连接的管道端头伸入至取水井中;与所述第四二通阀连接的管道另一端头伸入至回灌井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系统将冷库制冷系统和干燥库热泵系统共用一套地源换热系统,能够大幅减少地源换热系统的初步投资,增加该复合系统的技术竞争力;地源换热系统包括土壤源闭式换热子系统和水源开式换热子系统,两种运行模式并联,可根据不同地源情况,选择土壤源或水源,扩大技术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2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