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旅游观光车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2545.7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3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李;董中华;解孝民;白勇;周成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8 | 分类号: | F16F13/08;B60G11/38;B60G1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游观光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旅游观光车悬置。
背景技术
观光车拥有个性化的操控系统,转向灵活,手感舒适,轻便顺畅,驾驶简单,寿命长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售楼看房车,工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体育馆,公园等场所。
观光车乘坐的平稳舒适性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观光车是多自由度的振动体,并受到各种振源的作用而发生振动。电动机就是振源之一。电动机是通过悬置元件安装在车架上。悬置元件既是弹性元件又是减振装置,其特性直接关系到电动机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并影响整车的振动与噪声。合理的悬置不但可以减小振动、降低噪声以改善乘坐舒适性,还能提高零部件和整车寿命,然而现有的悬置的减振性能都比较差,严重影响观光车乘坐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减振性能较好的旅游观光车悬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旅游观光车悬置,包括
底座,其中部为一空腔,一侧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安装板,支撑安装板中开设有螺纹安装孔,螺纹安装孔和车身相连接;
减振主体座,其安装于底座中,并背向底座的空腔;
减振主体,其安装于减振主体座中,减振主体的顶部安装有一凹槽,减振主体的中部为一腔体,减振主体的腔体和底座的空腔之间形成液室,减振主体顶部的内壁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部;
连接杆,其末端套装于减振主体的凹槽中,连接杆和电动机的支撑联臂相连接;
弹性底膜,其安装于底座中,并朝向底座的空腔中;
惯性通道,其安装于弹性底膜中,将液室分为上液室和下液室,惯性通道的表面分布有节流孔,通过节流孔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
限位挡板,其安装于惯性通道的上表面;
盘状加强圈,其套装于惯性通道的侧面中。
所述减振主体为橡胶主簧。
所述橡胶主簧的内部设置有金属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悬置工作使用时,液室内将充满液体,此时惯性通道将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通常下液室体积刚度比上液室低,当经电动机支撑联臂传至连接杆的载荷发生变化时,上液室内的压力也跟随变化,如果上液室的液体受到压缩,则液体经过贯性通道的节流孔流入至下液室中;当上液室的压力解除后,液体又会流入到上液室中,如此,液体上下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尼吸收了振动能量,减轻了电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起到了隔振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旅游观光车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减振主体座;3、减振主体;4、连接杆;5、弹性底膜; 6、惯性通道;7、限位挡板;8、盘状加强圈;9、金属骨架;11、支撑安装板; 12、螺纹安装孔;31、凹槽;32、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旅游观光车悬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悬置包括底座1,其中部为一空腔,一侧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安装板11,支撑安装板中开设有螺纹安装孔12,螺纹安装孔12和车身相连接,如此,即可便于整个悬置的安装拆卸安装。减振主体座2,其安装于底座1中,并背向底座1的空腔;减振主体3,其安装于减振主体座2中,减振主体3的顶部安装有一凹槽31,减振主体3的中部为一腔体,减振主体3的腔体和底座的空腔之间形成液室,减振主体3顶部的内壁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部32;连接杆4,其末端套装于减振主体 3的凹槽31中,连接杆4和电动机的支撑联臂相连接;弹性底膜5,其安装于底座中,并朝向底座1的空腔中;惯性通道6,其安装于弹性底膜5中,将液室分为上液室和下液室,惯性通道6的表面分布有节流孔,通过节流孔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限位挡板7,其安装于惯性通道6的上表面;盘状加强圈8,其套装于惯性通道6的侧面中。
本悬置工作使用时,液室内将充满液体,此时惯性通道6将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通常下液室体积刚度比上液室低,当经电动机支撑联臂传至连接杆4的载荷发生变化时,上液室内的压力也跟随变化,如果上液室的液体受到压缩,则液体经过贯性通道6的节流孔流入至下液室中;当上液室的压力解除后,液体又会流入到上液室中,如此,液体上下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尼吸收了振动能量,减轻了电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起到了隔振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2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悬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螺纹传动的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