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备纳米材料的喷雾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9163.0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3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曾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纳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10 | 分类号: | F26B17/1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马碧娜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纳米 材料 喷雾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粉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喷雾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粉体也叫纳米颗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有人称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而又小于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计算,假设每个原子尺寸为1埃,那么它所含原子数在1000个-10亿个之间。它小于一般生物细胞,和病毒的尺寸相当。纳米颗粒的形态有球形、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制成纳米颗粒的成分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氧化物,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化合物。
纳米粉体由于粒径小,非常容易团结集结在一起。在制备过程中时,容易沾染在制备装置的内壁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喷雾干燥装置,该喷雾干燥装置能够防止纳米材料粘在干燥塔的内壁上,减少制备过程中纳米材料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制备纳米材料的喷雾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塔和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在干燥塔的上方,且雾化器的雾化喷嘴延伸入干燥塔的内部,雾化喷嘴上连接有气流分布板,所述气流分布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气流孔,多个所述气流孔均为梯形或者倒锥形,干燥塔的上方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气管,第一气管的出口设置在气流分布板的上方,干燥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设置在干燥塔的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处。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于:将气流分布板上的气流孔设置成梯形或倒锥形,提升气流的流速,能够确保从第一气管出来的气流到达第二气管处,能够和第二气管出来的气流混合称为湍流气流,形成的湍流气流能够充分吹散纳米粉体,避免纳米粉体粘附在干燥塔的内壁上。
当气流孔为梯形时,气流孔为上底大于下底的梯形。这种梯形结构的设置能够提升气流的速度,防止第一气管喷出的气流在到达第二气管所在的位置处较大程度的被减弱。
气流分布板为倒扣伞形。倒扣伞形的设置能够给予第一气管处出来的气流更多的聚集在倒扣伞形的上部空间,能够提升气流从气流分布板上出来的流速。
第一气管上设置有多个连通的分管,分管均匀分布在气流分布板的上方。
第二气管处干燥塔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型槽的设置能够改变第二气管处出来的气流流向,使得第二气管处和第一气管处的气流交汇在横向和纵向,发生交叉,使得气流朝各个方向发散,从而避免纳米粉在干燥塔内壁上粘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纳米材料粘在干燥塔的内壁上,减少制备过程中纳米材料的损失。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干燥塔,2-第一气管,3-气流分布板,4-气流孔,5-第二气管,6-雾化器,61-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制备纳米材料的喷雾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塔1和雾化器6,所述雾化器6设置在干燥塔1的上方,且雾化器6的雾化喷嘴61延伸入干燥塔1的内部,雾化喷嘴61上连接有气流分布板3,所述气流分布板3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气流孔4,多个所述气流孔4均为梯形或者倒锥形,干燥塔1的上方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气管2,第一气管2的出口设置在气流分布板3的上方,干燥塔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气管5,第二气管5设置在干燥塔1的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处。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于:将气流分布板3上的气流孔4设置成梯形或倒锥形,提升气流的流速,能够确保从第一气管2出来的气流到达第二气管5处,能够和第二气管5出来的气流混合称为湍流气流,形成的湍流气流能够充分吹散纳米粉体,避免纳米粉体粘附在干燥塔1的内壁上。
当气流孔4为梯形时,气流孔4为上底大于下底的梯形。这种梯形结构的设置能够提升气流的速度,防止第一气管2喷出的气流在到达第二气管5所在的位置处较大程度的被减弱。
气流分布板3为倒扣伞形。倒扣伞形的设置能够给予第一气管2处出来的气流更多的聚集在倒扣伞形的上部空间,能够提升气流从气流分布板3上出来的流速。
第一气管2上设置有多个连通的分管,分管均匀分布在气流分布板3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纳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纳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9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