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和显示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1131.6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乐;刘继;刘金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庞学哲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背光 模组 显示 单元 | ||
1.一种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的反射片本体,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四角设有拐角过渡结构,反射片本体的中部区域形成平整的底面,反射片本体四边边缘部分通过拐角过渡结构形成由反射片本体底面四周倾斜外翘的斜边,各所述斜边、拐角过渡结构以及斜边与反射片本体底面过渡位置处均形成反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斜边与反射片本体底面过渡位置处设有第一骑线,第一骑线首位连接形成矩形,第一骑线包括若干节交替分布的第一剖切线和第一不断线,第一骑线在第一剖切线处形成第一通光段,在第一不断线处形成第一反光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单节所述第一剖切线的长度a’与单节第一不断线的长度b’的比例b’/a’=0.6~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过渡结构包括第二骑线和第三剖切线,第三剖切线呈圆弧状开设在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四角,并在反射片本体的四角裁出可与反射片本体拼接形成反射弧面的扇形区域,第三剖切线的一端在反射片本体的边缘附近形成止点,所述第二骑线沿第一骑线角点到对应反射片本体角点方向设置,第二骑线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剖切线,另一端通过呈V形的第三骑线与第一骑线角点两侧的第一骑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骑线包括若干节交替分布的第二剖切线和第二不断线,第二骑线在第二剖切线处形成第二通光段,在第二不断线处形成第二反光段,第三骑线包括若干节交替分布的第三剖切线和第三不断线,第三骑线在第三剖切线处形成第三通光段,在第三不断线处形成第三反光段。
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PCB线路板、设在所述PCB线路板上的若干LED光源、设在各所述LED光源外侧的透镜以及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本体底面上开设若干透镜孔,PCB线路板位于反射片本体背侧,PCB线路板上的透镜由透镜孔穿出至反射片本体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本体底面通过设在透镜与斜边之间的双面背胶与PCB线路板贴合,双面背胶将反射片本体垫高以遮挡住LED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毗邻上侧第一骑线的上侧透镜、毗邻下侧第一骑线的下侧透镜、毗邻左侧第一骑线的左侧透镜、毗邻右侧第一骑线的右侧透镜以及设在上侧透镜、下侧透镜、左侧透镜和右侧透镜内部区域的一般透镜,所述上侧透镜到上侧第一骑线的距离d上与上侧透镜到反射片本体上侧边缘的距离D上的比值d上/D上=0.25~0.65,所述下侧透镜到下侧第一骑线的距离d下与下侧透镜到反射片本体下侧边缘的距离D下的比值d下/D下=0.25~0.65,所述左侧透镜到左侧第一骑线的距离d左与左侧透镜到反射片本体左侧边缘的距离D左的比值d左/D左=0.25~0.65,所述右侧透镜到右侧第一骑线的距离d右与右侧透镜到反射片本体右侧边缘的距离D右的比值d右/D右=0.25~0.65。
9.一种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中框、设在所述前框上的液晶面板、设在所述中框上的扩散板以及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扩散板的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于液晶面板和扩散板之间依次设有扩散片、H-棱镜片和V-棱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11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6‑二乙基‑4‑甲基苯胺水解反应
- 下一篇:显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