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定子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2702.1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0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勤;孙锐;张睿;胡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9/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定子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定子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动机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散热,避免热量堆积造成转换效率降低,传统大电机的定子壳体采用铸铁一体成形制造,配合风扇和散热翅片进行散热,但是依旧会是电机温度升高,纯金属的导热性好,其中银(约418.6)最好,铜(约393.5),铝(约211.9)次之,钨(约166.2),镁(约153.7)等再次之,合金的导热性比纯金属差。因此材质限定了电机的散热效率,同时电机壳体为了防爆安全会制作的很厚,也影响散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定子,包括连接脚、内层壳体、外层壳体、储液盒、外换热管、内换热管和快速接头,所述外层壳体的表面一体成形有多个散热翅片,外层壳体的表面沿轴向一体成形有两个连接脚,通过连接脚配合螺栓将电机的电机壳体固定在载体上,且两个连接脚之间的弧度小于π,所述外层壳体的表面与连接脚相对位置通过螺钉连接保护罩,保护罩对应区域的外层壳体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且凹槽的两端开设有连通外层壳体外表面的通孔,凹槽内设置有内换热管,内换热管的两端90°弯折设置,以便于内换热管的两端穿过通孔设置,而外层壳体和保护罩之间设置有储液盒,储液盒的两端焊接有多个与内换热管位置上下对应的外换热管,外换热管的端部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内换热管的两端,从而使得外换热管、内换热管和储液盒形成冷却液回路,冷却液回路内设有以变压器油为介质的冷却液,且冷却液只注满储液盒的三分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层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内层壳体,且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层,导热硅胶层用于填充凹槽等不平整缝隙处,保证导热良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快速接头可以是内壁两端分别正反向内螺纹的结构,而对应的外换热管和内换热管的端部分别设置与正反向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快速接头与外换热管和内换热管的接触面之间设置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层壳体的表面一体成形有接线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层壳体的表面对称连接有两个吊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换热管、内换热管和储液盒的材质均为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设置铜材质的冷却回路,使得电机壳体的内外热量快速交换,使得电机具有最佳的散热效率,克服了材质和厚度限制散热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机定子,包括连接脚1、内层壳体2、散热翅片3、外层壳体4、吊耳5、储液盒6、外换热管7、内换热管8、保护罩9、接线盒10和快速接头11,所述外层壳体4的表面沿轴向一体成形有两个连接脚1,通过连接脚1配合螺栓将电机的电机壳体固定在载体上,且两个连接脚1之间的弧度小于π,从而使得外层壳体4的裸露在外部的表面积足够大,利于散热。
所述外层壳体4的表面与连接脚1相对位置通过螺钉连接保护罩9,保护罩9对应区域的外层壳体4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且凹槽的两端开设有连通外层壳体4外表面的通孔,凹槽内设置有内换热管8,内换热管8的两端90°弯折设置,以便于内换热管8的两端穿过通孔设置,而外层壳体4和保护罩9之间设置有储液盒6,储液盒6的两端焊接有多个与内换热管8位置上下对应的外换热管7,外换热管7的端部通过快速接头11连接内换热管8的两端,从而使得外换热管7、内换热管8和储液盒6形成冷却液回路,冷却液回路内设有冷却液,且冷却液只注满储液盒6的三分之二,从而留有一定气体空间供内部热胀冷缩用,该冷却液为变压器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2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人体扫描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人体关节角度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