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架的连接件、车架组件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8468.5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1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传义;程铭;秦乐;申学开;李硕;郑望;靖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张昱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架 连接 组件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更具体而言,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车架组件及其中的零件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由汽油驱动的传动汽车通常在车身地板下方的车架位置设置地板下纵梁,由此来对整个车身起到重要的支承作用,并可以实现正碰能量向车身门槛梁传递。但此种承载方式对于部分电动车而言并不适用。因为部分纯电动汽车将电池布置在车身地板下方,该元件将会占据车身底板下方的绝大部分空间,而导致无法在此处额外设计地板下纵梁,此外,还需要额外考虑对布置在此处的电池部件的碰撞保护。因此,需要提出新的关于车身地板下方的车架组件的构建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强化连接车架组件中多个零件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多个零件强化连接的车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化连接的车架组件的电动汽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架的连接件,其包括:底板,其具有沿所述车架定向的竖向连接端面;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安装座,其具有沿所述车架定向的纵向连接端面及横向连接端面;其中,在所述竖向连接端面、纵向连接端面及横向连接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连接所述车架的至少一种零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以单个零件替代了传统车型的总成,实现对车架组件中多个零部件的连接,增强车架及关键接头的连接强度,并实现了对正碰或侧碰能量的传递与转移,改善碰撞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纵向连接端面包括沿车架纵向布置的前部连接端面;其中,所述前部连接端面上设置用于容纳前纵梁的前部安装凹槽。此种布置实现了车架组件中的前纵梁的安装,并可以将前纵梁在车身正碰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与能量经由该连接件传递与转移至其他零件,以提高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前部安装凹槽包括围成容纳空间的多组侧壁,在其中至少一组侧壁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其与设置在所述前纵梁上的第二安装孔匹配,并通过螺栓连接。在此提出一种连接件与前纵梁的具体连接方式,通过前部安装凹槽搭配螺栓连接的形式,能够兼顾强度与成本的考量。
可选地,所述前部连接端面还包括沿竖向延伸至所述安装座上方的前部连接延伸面;所述前部连接延伸面用于连接前围板的下部。在此提出一种集成度更高的连接方式,通过前部连接延伸面的设置,实现在前部连接端面上同时连接前纵梁与前围板,提高车架集成度,且更便于能量的传递与转移。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端面包括沿车架横向布置的外侧连接端面;其中,所述外侧连接端面用于连接A柱下内板。此种布置实现了车架组件中的A柱下内板的安装,并可以将其他零件在车身侧碰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与能量经由该连接件部分传递与转移至A柱下内板,以分散冲击强度,提高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外侧连接端面上设置第三安装孔,其与设置在所述A柱下内板上的第四安装孔匹配,并通过螺栓连接。在此提出一种连接件与A柱下内板的具体连接方式,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能够兼顾强度与成本的考量。更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流钻螺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侧连接端面还包括沿竖向延伸至所述底板下方的外侧连接延伸面;其中,所述外侧连接延伸面用于连接门槛纵梁。在此提出一种集成度更高的连接方式,通过外侧连接延伸面的设置,实现在外侧连接端面上同时连接A柱下内板与门槛纵梁,提高车架集成度,并可以将其他零件在车身侧碰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与能量经由该连接件部分传递与转移至A柱下内板,并部分传递与转移至门槛纵梁,以分散冲击强度,提高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外侧连接延伸面上设置第五安装孔,其与设置在所述门槛纵梁上的第六安装孔匹配,并通过螺栓连接。此提出一种连接件与门槛纵梁的具体连接方式,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能够兼顾强度与成本的考量。更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流钻螺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横向连接端面包括沿车架横向布置的内侧连接端面;其中,所述内侧连接端面上设置用于连接前围下挡板的内侧安装面,且所述内侧安装面具有与所述前围下挡板的端部匹配的形状。此种布置实现了车架组件中的前围下挡板的安装,并可以将其他零件在车身侧碰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与能量经由该连接件传递与转移至前围下挡板,并最终传递至地板,以分散冲击强度,提高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内侧连接端面还包括横向延伸至突出于内侧安装面的内侧安装引导边;其中,所述内侧安装引导边用于定位所述前围下挡板的端部。在此提出一种连接件与前围下挡板的具体连接方式,通过内侧安装引导边对前围下挡板的定位导引,能够实现二者的精确对准,且便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8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