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公交换电站的双向电力供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1764.6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云;汪德夫;张树冰;黄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3/32;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公交 电站 双向 电力 供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公交换电站的双向电力供给系统,涉及公交换电站供电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公交车主要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的纯电动公交车,全部利用电能行驶,该类产品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零排放,将来必将得到推广,而公交换电站,其功能如同传统公交系统中的加气站。当公交车车载电池电量不足时,到集中换电站进行更换,换电站为其提供满充的电池并将更换下来的荷电状态 SOC(State Of Charge)低的电池置于统一的充电设备中进行充电。但现有的公交换电站都忽略了对车载电池内已存电量的利用,城市用电高峰期电价高,如果能在这个时段将换电站内车载电池组的电能反向供给电网,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对电网负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通常的公交换电站都是单向给电量低的电池充电。而将电网与换电站互联,根据不同时段电价的变化,既可以电网向换电站内车载电池组充电,也可以将换电站内车载电池内的电返还给电网,目前该种方案还未提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公交换电站的双向电力供给系统,通过双向电力供应装置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信息互联,实现了在高电价时段向电网放电、低电价时段对车载电池充电,增加了电动公交车的运营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公交换电站的双向电力供给系统,包括多个双向充电器、多个电池管理系统。每一个电池管理系统连接公交换电站,每一个电池管理系统连接一个双向充电器,双向充电器连接电网、车载电池。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智能开关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开启智能模式;
SOC检查单元,用于实时检查车载电池的SOC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智能开关检测单元和SOC检查单元信息;
通信单元,用于和充电器通信单元进行信息实时发送及接收;
所述双向充电器包括:
充电器通信单元,用于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充电器控制单元,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控制命令;
电池充电单元,从电网对车载电池供电;
电网供应单元,将车载电池中的电供给电网,电网供应单元和电池充电单元交替地操作。
所述双向充电器,用于换电站内车载电池和电网之间的双向供电。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根据车载电池的状态,判断是否将电力从电网提供给车载电池、或将车载电池中的电供给电网。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中设有智能开关,由配电站工作人员根据时段选择开启或关闭。
所述电网安装电度表,用于记录双向电流流量。
公交换电站内的每一个车载电池充电位都装设有一个双向充电器。
公交换电站内的每一个车载电池充电位都装设有一个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公交换电站的双向电力供给系统,有益效果如下:
1、 通过双向电力供应装置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信息互联,实现了在高电价时段向电网放电,低电价时段对车载电池充电,增加了电动公交车的运营效益。
2、 电高峰时段在公交换电站对高压车载电池进行集中地智能充电,能对电网负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3、公交换电站工作人员按时段开启智能开关,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双向充电器,若电池管理系统BMS指示电池充电,则双向充电器可以将电网的电力供给电池,反之,双向充电器将电池中的电供给电网。根据某市电网峰谷分时电价表,为使效益最大化,高峰时段及平段时段开启智能模式,低谷时段一律只进行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高峰时段及平段时段双向互联流程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电池状态图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电池状态图二。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电池状态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公交换电站的双向电力供给系统,包括多个双向充电器40、多个电池管理系统20。每一个电池管理系统20连接公交换电站,每一个电池管理系统20连接一个双向充电器40,双向充电器40连接电网100、车载电池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1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液泵瓶(N40‑80)
- 下一篇:酒瓶(沙河原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