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垃圾回收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9148.9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0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元超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傅崇安 |
地址: | 361013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垃圾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垃圾回收船。
背景技术
清理水面漂浮垃圾通常采用人工乘船打捞。人工作业不仅容易受到天气、体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效率低下,且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垃圾回收船,代替人工以对水面漂浮垃圾进行清理,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人垃圾回收船,它包括带有动力装置的船体、设于船体内的垃圾收储装置、设于船体上的导航装置以及根据导航装置的信息控制动力装置的控制处理器;所述船体前部开设有与垃圾收储装置连通的收集口;所述垃圾收储装置包括与收集口连通的收储筒、设于收储筒外的滤水夹层以及进水口与滤水夹层下部相连且由控制处理器控制的若干个水泵;所述收储筒筒壁上设有与滤水夹层相连通的多个网孔。。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该船通过导航装置能够实现自主航行,可以满足无人自动收集海洋垃圾的要求;
(2)收集口设于船体前部,在船体向前行进,同时利用水泵吸水产生的引流作用来吸引垃圾;
(3)船体总体采用方形结构,容量较大,吸入垃圾后有利于船体稳固;
(4)利用揽收网增大收集口吸纳垃圾的面积,提高收集垃圾的效率;
(5)在避障雷达和无线通信定位模块的配合下,自动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良好避开地理障碍和未知障碍;
(6)通过视频监控装置对垃圾船周围进行监控,方便监控死角垃圾;
(7)垃圾耙上下摆动,实现对收集口前方的垃圾的抓取并推入收集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船体内部结构简图。
标号说明:1船体、3控制处理器、4收集口、5收储筒、6滤水夹层、7水泵、8揽收网、9避障雷达、10无线通信定位模块、11视频监视装置、12垃圾耙、13绳缆、14卷扬机、15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垃圾回收船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无人垃圾回收船,它包括带有动力装置的船体1、设于船体1内的垃圾收储装置、设于船体1上的导航装置以及根据导航装置的信息控制动力装置的控制处理器3;所述船体1前部开设有与垃圾收储装置连通的收集口4;所述垃圾收储装置包括与收集口4连通的收储筒5、设于收储筒5外的滤水夹层6以及进水口与滤水夹层6下部相连且由控制处理器3控制的若干个水泵7;所述收储筒5筒壁上设有与滤水夹层6相连通的多个网孔。
所述船体1呈长方体。
所述收集口4两侧各设有一块向外斜伸出的揽收网8。
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位于船体1下部且朝向后方,以为船体1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所述导航装置包括设于船体1前部的若干个避障雷达9以及设于船体1上的无线通信定位模块10。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包括GPS定位器和GPRS通信器,从而实现船体1位置的跟踪定位并接受外部的控制指令和发送船体1工作情况信息。
所述导航装置还包括设于船体1前部且与控制处理器3连接实现垃圾状况监视的视频监视装置11。
为了方便对船体1周围进行视频监视,所述视频监控装置11包括竖立于船体1上的连接杆以及设于连接杆上的云台摄像机。
所述收集口4上设有垃圾耙12;所述垃圾耙12的上端铰接于船体1上,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上下摆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绳缆13与垃圾耙12中部固定连接且与控制处理器3电连接的卷扬机14以及设于船体1上方支撑绳缆的定滑轮15,通过卷扬机14对绳缆15的收放,使垃圾耙12上下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元超,未经罗元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9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品船扫舱系统
- 下一篇:海上漂浮式安全避护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