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反吸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5138.3 | 申请日: | 2017-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9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本寿;李春;代丽娟;汪贵彬;何兆禹;许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博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53104 | 代理人: | 周厚明 |
地址: | 655402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除尘器 吸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反吸气阀。
背景技术
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的除尘设备大多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含尘废气进入除尘室,较粗颗粒直接落入灰仓,含尘废气经滤袋过滤,粉尘阻留于袋表,净气经滤袋微孔进入到净气室,由风机排到大气中。当滤袋表面的粉尘不断增加,设备阻力上升,清灰效果变差,效率变低,这时就需要对滤袋进行清灰工作,通常采用反吸风机与滤袋连接,把滤袋里的气体抽出来,使本来膨胀的滤袋忽然收缩,粉尘脱离滤袋表面而落下来达到清灰的目的。然而含尘废气与反吸气的切换需要一种转换阀来实现。目前这种转换阀大多使用翻板阀,翻板阀的翻转要使用轴承,轴承在废气通道这样一个多粉尘和高温的恶劣环境中频繁转动,很容易损坏,设备故障率高,检修工作量大。因此,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对工作环境要求低,适用范围广的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反吸气阀是客观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对工作环境要求低,适用范围广的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反吸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反吸气通道与废气通道之间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反吸气阀,反吸气阀包括气缸、气缸支座、撑杆和盖板,气缸通过气缸支座固定于反吸气通道的底部,撑杆的下端与气缸的工作端连接,上端与盖板连接,撑杆位于反吸气通道内的部分设置有套管,套管通过筋板与导气管连接;废气通道与除尘室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方套装有滤袋,滤袋竖直吊挂在除尘室内,进气管的下方为灰仓。
进一步地,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密封环。
进一步地,导气管的上边缘设置有刀边。
进一步地,盖板的外径比导气管外径大8-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的伸缩来实现盖板与导气管的打开或闭合,由于气缸设置在废气通道与反吸气通道的外部,受工作环境影响小,因此本装置性能稳定,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大大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减小了工人维修与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吸气阀,11-气缸,12-气缸支座,13-撑杆,14-密封环,15-套管,16-筋板,17-盖板,2-反吸气通道,3-导气管,4-废气通道,5-除尘室,6-滤袋,7-进气管,8-灰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反吸气通道2与废气通道4之间设置有导气管3,导气管3上设置有反吸气阀1,反吸气阀1包括气缸11、气缸支座12、撑杆13和盖板17,气缸11通过气缸支座12固定于反吸气通道2的底部,撑杆13的下端与气缸11的工作端连接,上端与盖板17连接,撑杆13位于反吸气通道2内的部分设置有套管15,套管15通过筋板16与导气管3连接;废气通道4与除尘室5之间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上方套装有滤袋6,滤袋6竖直吊挂在除尘室5内,进气管7的下方为灰仓8。
为了使撑杆13在随着气缸11上下运动时,反吸气通道2内的含尘气体不外逸而污染环境,套管15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密封环14。
为了使盖板17与导气管3上边缘接合严密,接导气管3的上边缘设置有刀边。
盖板17的外径比导气管3外径大8-10mm。便于盖板17能够完全盖住导气管3,防止串气或漏气。
袋式除尘器正常工作时,反吸气阀1关闭,含尘废气由废气通道4通过进气管7进入滤袋6,较粗颗粒直接落入灰仓8,含尘废气经滤袋6过滤,粉尘阻留于袋表,净气经滤袋6微孔进入到净气室,由风机排到大气中。当滤袋6表面的粉尘不断增加,设备阻力上升,关闭废气通道4,启动气缸11,使气缸11工作端伸出,打开盖板17,反吸气阀1被开启,通过反吸风机将滤袋6内的气体抽走,本来膨胀的滤袋6忽然收缩,粉尘脱离滤袋6表面而落下来达到清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博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博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5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