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供电关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6478.X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1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浩;聂海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7/00 | 分类号: | B25J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供电 关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活动关节的供电机构,尤其涉及应用于机器人的供电关节。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器人供电多采用有线外部走线的方式,会因为机器人外部走线导致线缆弯曲疲劳,而且布线需要计算线缆的行程、旋转角度、弯曲半径等,大大增加了预设计工作量。而且,线缆的使用寿命受限于机器人关节动作的幅度等容易缩短,且维护更换不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器人供电关节,解决关节动作电连接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机器人供电关节,包括外壳及其内装接的旋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组件由上连接件、下连接件、轴承、连接导向滚珠、铜环、铜片构成,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通过套接轴承定位于外壳中并各自独立绕中轴旋转,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的相对面上设有成对的同心圆环凹槽和中心凹槽,同心圆环凹槽内置铜环,中心凹槽内置铜片,且对应各凹槽的铜环、铜片之间设有连接导向滚珠,而且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对应各凹槽设有平行于轴向的通孔,各铜环和铜片通过通孔中的引线电性外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由上外壳和下外壳构成,且上外壳和下外壳通过螺纹旋转紧固连接,上连接件定位设于上外壳中,下连接件定位设于下外壳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轴肩,所述轴承匹配套接于轴肩。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轴肩,所述轴承匹配套接于轴肩。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各自从中心凹槽向外设有三条直径渐增的同心圆环凹槽,且每条同心圆环凹槽各内置一条铜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凹槽为半球形凹槽,内置于中心凹槽的所述铜片为形状匹配的铜曲面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导向滚珠活动放置于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相对的铜环或铜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在远离铜环或铜片的外端设有引线穿出防磨损的胶圈护套。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供电关节,较之于传统供电方法: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心旋转轴上下分离,可随机器人关节相应旋转,而上下关节的引线相对于本关节静止、不受机器人关节运动影响。故该结构用于机器人关节供电效果十分理想。解决了机器人关节供电走线及大电流线缆过粗、过硬而不易弯曲等问题,节省了布线成本并增加了机器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器人供电关节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机器人供电关节的轴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机器人供电关节相对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该种机器人供电关节,解决了机器人电机供电的问题同时解决的机器人供电走线问题。
从具体的结构来看,该机器人供电关节包括外壳及其内装接的旋转轴组件两大部分,一者外壳提供了该关节防尘、对外绝缘和外观上的完整性,二者旋转轴组件提供了该供电关节两端的电导通性及自身的旋转能力。
如图1至图3所示的细化结构来进一步理解本创作的优点。首先作为核心部件,该旋转轴组件由上连接件4、下连接件7、轴承1、连接导向滚珠5、铜环61、铜片62构成,其中该上连接件4与下连接件7通过套接轴承1定位于外壳中并各自独立绕中轴旋转,即两者各自可以轴向自转而不会发生轴向的线性位移,且两者为隔断状互不干涉。该上连接件4与下连接件7的相对面上设有成对的同心圆环凹槽71和中心凹槽72(针对下连接件标识,省略上连接件标识,实为成对设置),该同心圆环凹槽71内置铜环61,中心凹槽72内置铜片62,且对应各凹槽的铜环、铜片之间设有连接导向滚珠5,上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对应各凹槽设有平行于轴向的通孔43(图1上连接件所示),各铜环和铜片通过通孔中的引线8电性外联。这样无论上、下连接件如何同向或异向旋转,通过连接导向滚珠始终把对应凹槽、通孔中的引线、铜环或铜片连通,而不必担忧被磨损、断开连接的问题。图示实施例中,该上连接件4与下连接件7各自从中心凹槽向外设有三条直径渐增的同心圆环凹槽,且每条同心圆环凹槽各内置一条铜环。该中心凹槽为半球形凹槽,内置于中心凹槽的所述铜片为形状匹配的铜曲面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64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