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取出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4778.6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3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彦;席英杰;范小丰;黄志化;张良;朱琴琴;邓雨;周俭;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柏高精模具注塑(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2 | 分类号: | B29C4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两江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取出 笔记本电脑 外壳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取出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笔记本电脑由于其轻小,使用方便快捷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且越来越朝着精美小型化发展。笔记本外壳的表面积一般占整台笔记本电脑表面积的60%左右,笔记本电脑的外观质量如何,笔记本外壳的表面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笔记本外壳作为笔记本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其表面形状平整光滑,且要求其散热快及有快速开合装置等,以使笔记本电脑美观,散热快和方便维修等。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由各种外壳组件(笔记本电池盖、笔记本顶面壳、笔记本液晶屏四周的框以及笔记本底部的壳等)组成,外壳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需要进行注塑、切除水口以及热熔等加工工序。目前,笔记本电脑外壳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完成后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注塑件取出转移的工作全部有人工进行转移,转移至输送带中转移至下一工序,但是人工转移的效率低下,同时人工加工也容易在笔记本电脑外壳上残留许多灰尘和废屑,影响后续的贴装处理;为了解决现有人工转移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单位引入机械手来减少人工参与程度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现有的机械手都是直接抓取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注塑件,直接接触增大了触碰面面积,易对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注塑件的表面造成刮伤不良,从而降低注塑件的产品质量,且注塑件容易产生移动,容易导致放置于输送带时排列不规整,导致无法很好地与下一工序进行自动化衔接,影响整个加工工序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加工工序间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减少笔记本电脑外壳次品率的用于取出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取出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吸附装置,包括机械手和吸附治具,所述吸附治具包括底板、吸附组件和吸盘座金具,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通孔,多个所述固定通孔贯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吸附治具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械手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吸盘座金具,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真空吸盘,所述连接件内形成有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体通道,所述真空吸盘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出气端,所述真空吸盘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连接件的出气端连通的吸附端,所述吸附端伸出所述连接件的出气端,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吸盘座金具连接,所述吸盘座金具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真空系统管路的接头,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接头相连通。
上述结构中,根据需要取出的笔记本电脑外壳组件,选取用于相应外壳组件的吸附治具,且将该吸附治具通过固定通孔固定于机械手上,机械手的控制装置与注塑机的控制器电连接,当笔记本电脑外壳组件被注塑机的模具开模顶出后,带有吸附治具的机械手采用真空吸附方式将笔记本外壳组件从注塑件中取出,转移至输送带上,如此循环。
优选地,其中所述连接件的进气端为头小尾大的锥台状。
优选地,其中所述真空吸盘的吸附端为向外扩大的喇叭状,且由橡胶材质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部、衔接部和螺纹段,所述真空吸盘与所述插头部连接,所述螺纹段与所述吸盘座金具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段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衔接部的侧面相对设置有两个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两个所述出气口连通。
优选地,其中多个所述吸盘座金具在所述底板上呈矩阵分布。
优选地,其中所述吸盘座金具的数量为4-24个。
优选地,其中所述气体通道内设置有吸附力感应器和吸附力传输件,所述吸附力感应器和所述吸附力传输件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其中其还包括吸附力显示单元,所述吸附力显示单元与所述吸附力感应器和吸附力传输件电连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其中所述密封圈由有机硅材料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柏高精模具注塑(重庆)有限公司,未经思柏高精模具注塑(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47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顶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镜框制品模内快速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