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8530.0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曹文超;刘春峰;朱正东;王香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卡白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白车身是驾驶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确保车身扭转刚度,提高碰撞安全性,保证驾驶员与副驾驶员的安全。白车身的结构设计应当在满足附件安装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工艺性,使其在生产线上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现有技术白车身的各焊接总成之间通常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通过点焊方式制造白车身,从工艺上考虑比较容易实现,焊接难度较低。但是,点焊处的机械强度相对板材的机械强度较低,且点焊固定的板材之间通常存在较大缝隙,导致白车身的密封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白车身的焊接处的机械强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
相互固定连接的地板焊接总成、前围焊接总成、侧围焊接总成、后围焊接总成和顶盖焊接总成,共同构成一个空腔结构;
所述侧围焊接总成分别与所述地板焊接总成和所述顶盖焊接总成之间为嵌插式焊接固定;
所述后围焊接总成分别与所述地板焊接总成和所述顶盖焊接总成之间为嵌插式焊接固定;
所述后围焊接总成与所述侧围焊接总成之间为边与边贴合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侧围焊接总成包括:
左侧围焊接总成和右侧围焊接总成,分别位于所述地板焊接总成的两侧,所述左侧围焊接总成和右侧围焊接总成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重卡白车身结构还包括:左侧围加强梁总成;
所述左侧围加强梁总成分别与所述左侧围焊接总成、所述顶盖焊接总成和所述地板焊接总成之间通过定位焊固定。
优选地,所述左侧围加强梁总成为弯折的空心钢管。
优选地,所述重卡白车身结构还包括:右侧围加强梁总成;
所述右侧围加强梁总成分别与所述右侧围焊接总成、所述顶盖焊接总成、所述地板焊接总成之间通过定位焊固定。
优选地,所述右侧围加强梁总成为弯折的空心钢管。
优选地,所述嵌插式焊接的焊缝位于各焊接总成相接触的缝隙处。
优选地,所述地板焊接总成、前围焊接总成、侧围焊接总成、后围焊接总成和顶盖焊接总成的外板厚度为指定厚度。
优选地,所述空心钢管的壁厚为设定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地板焊接总成、前围焊接总成、侧围焊接总成、后围焊接总成和顶盖焊接总成,共同构成一个空腔结构。由于所述侧围焊接总成分别与所述地板焊接总成和所述顶盖焊接总成之间为嵌插式焊接固定,所述后围焊接总成分别与所述地板焊接总成和所述顶盖焊接总成之间为嵌插式焊接固定,嵌插处与焊接处位于同一位置,这样借助嵌插处的板材的机械强度有效提升了焊接处的机械强度,大大提升了焊接处的牢固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所述重卡白车身结构还包括:左侧围加强梁总成和/或右侧围加强梁总成,能进一步提升重卡白车身结构的整体机械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所述左侧围加强梁总成和/或右侧围加强梁总成为空心钢管,便于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所述焊接为满焊,即所述嵌插式焊接的焊缝位于各焊接总成相接触的缝隙处、且所有缝隙均进行焊接,这样能有效提升重卡白车身结构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所述焊接为二氧化碳保护焊,这样能保证焊接的质量,提升焊接处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所述地板焊接总成、前围焊接总成、侧围焊接总成、后围焊接总成和顶盖焊接总成的外板厚度为指定厚度。例如,该指定厚度可以比现有技术采用的厚度更厚,提升重卡白车身结构的整体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一种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一种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一种右视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一种后视图;
图7是如图6所示的重卡白车身结构的C-C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8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居的电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