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效率的双工位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7663.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2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简伟文;陈庆勋;吴概;陈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效率 双工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提升效率的双工位模具结构。此模具结构主要用在生产铝合金汽车轮毂的低压模具上,也可以供其他模具作结构参考。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铝合金轮毂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数量最多的国家,产品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竞争也越发激烈,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生产效率有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效率的双工位模具结构。此模具结构将单独的两套模具装配在一起,方便模具上机生产和拆卸,提高了模具的装配精度,减少或消除因装配精度误差产生的铸造飞边,并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升效率的双工位模具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侧模,所述上模、下模、侧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压铸轮毂铸件的型腔,所述上模上侧设置有环形上模座,所述环形上模座上侧设置有上模联接板,所述下模下端连接有升液管,所述下模下侧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下侧设置有下模联接板。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上模联接板包括环形上模连接部,所述环形上模连接部上分布有垂直延伸的安装螺孔,所述环形上模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开有水平延伸的安装孔。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下模联接板包括有避空减重位,所述避空减重位上设置有定位键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通过上、下模联接板装配在生产设备上的设计,缩短了模具装卸时间,同时保证了装配精度而且这种双工位生产方式,可在不需要增加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下模联接板等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则可能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装配方法、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管路流道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提升效率的双工位模具结构,包括上模3、下模 6、侧模4,所述上模3、下模6、侧模4之间设置有用于压铸轮毂铸件5的型腔,所述上模3上侧设置有环形上模座2,所述环形上模座 2上侧设置有上模联接板1,所述下模6下侧设置有下模座7,所述下模座7下侧设置有下模联接板9。所述下模6下端连接有升液管8,即每套模具分布连接独立的升液管8,同理每套模具的型腔也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工作时,根据实际需要,工位一或工位二的模具可以单独装配在一台生产设备上,也可以通过上模联接板1和下模联接板 9将两套模具固定在一块,再一起装配在一台低生产设备上使用。采用将两套模具固定在一起的结构方式,能够保证装配精度,减少装配误差产生的飞边,同时增加结构的刚性,防止结构变形。由于采用双工位模式生产铸件,需要的生产人员和设备并没有增加,能够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单位时间内铸件的产出率显著提高 60%~80%。
参照图2,所述上模联接板1包括环形上模连接部11,所述环形上模连接部11上分布有垂直延伸的安装螺孔12,即上模3可通过螺钉与环形上模连接部11连接。所述环形上模连接部11上还设置有安装件13,所述安装件13上开有水平延伸的安装孔14,即通过上模联接板1通过安装件13与控制上模3的机构连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抬起全部上模3。所述下模联接板9包括有避空减重位91,所述避空减重位91上设置有定位键槽92,保证下模6安装位置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7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锌合金直线铸锭机用自动振打脱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段冷却工艺结构轮毂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