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6687.3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华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512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侧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汽车给人们出行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与日俱增。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所在的比例约为 20%到 30%,相对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的致死致残概率要高得多,因此为了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汽车侧门的防护至关重要。传统的保护措施是在汽车车门内部设置高强度的防撞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减少车门变形程度,从而保护乘员的安全,然而传统的防撞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碰撞时的防撞杆受到较为集中的碰撞力,容易发生变形;防撞杆与车门之间没有缓冲吸能装置,经过防撞杆削弱后的碰撞能量会直接传递到车门;除此以外,现有的技术均考虑的是对车锁处进行加固,以避免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但是依旧存在车锁变形,导致车锁失效,碰撞后车门打开将车内乘员甩出造成伤害的情况。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其能够增强车门的抗变形能力,能够将碰撞的力分解到不同方向,减小正面冲击的碰撞力,能够将碰撞的能量缓冲吸收,而且能够减小车门的局部变形,保护乘员安全,同时能够避免车锁失效时,车门随意打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和车门框,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车门内板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内均匀填充有剪切增稠液;空腔内设置有Y形防撞架;所述的Y形防撞架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吸能盒;另一侧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形凹槽;所述的吸能盒均与支撑板表面固定连接;圆形凹槽内固定配合安装有吸能块;所述的车门外板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受力块;受力块上固定安装有卸力球;卸力球与圆形凹槽一一对应;卸力球的直径大于圆形凹槽的直径;所述的车门外板内侧和车门框内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磁性相吸;所述的车门框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内设置有处理器;汽车报警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与电磁铁相连。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的车门内板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垫。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的车门外板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光电测距传感器;光电测距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与汽车报警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支撑板内填充剪切增稠液,车门受到撞击时,支撑板受到瞬间的碰撞力,支撑板内剪切增稠液迅速增稠坚硬,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小车门局部变形程度;车门内的Y形防撞架能够加强车辆侧门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侧门撞击时的防撞抵抗力;碰撞时吸能盒变形起到缓冲吸能作用;卸力球能够在碰撞时挤入Y形防撞架上的圆形凹槽内,使正面的碰撞力分解,减少Y形防撞架的受到的正面的碰撞力,增强Y形防撞架的抵抗变形能力;吸能块变形能够吸收卸力球的碰撞能量;车门外板内侧和车门框内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铁,能够在碰撞发生汽车报警系统启动的同时,使电磁铁之间磁性相吸,避免了车门随意打开的问题发生。
2、车门内板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垫,能够对车内乘员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碰伤问题的发生。
3、车门外板的光电测距传感器能够检测外界车辆或者障碍物与车门的距离,当两者接近到可能发生碰撞的危险距离时,汽车报警系统启动,达到提醒驾驶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逻辑电路框图;
图中,1、车门外板;2、车门内板;3、车门框;4、支撑板;5、Y形防撞架;6、吸能盒;7、圆形凹槽;8、吸能块;9、受力块;10、卸力球;11、电磁铁;12、保护垫;13、光电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华,未经李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6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门内板结构
- 下一篇:汽车尾门开关装置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