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造发光二极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3219.0 | 申请日: | 201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斯尼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2 | 分类号: | H01L33/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发光二极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制造发光二极管模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为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将电转化为光,主要由引脚、银胶、晶片、金线和环氧树脂五种物料组成,常见的发光二极管为圆柱状,且体积较小,企业为了提高利益需要从单位时间产量及设备成本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设备成本或维护费用太高及制造速率不够都会制约发光二极管的生产及企业的发展,目前实际加工中所使用的设备一般都需要人工操作分模合模,制造良率不够高,稳定性不够,生产效率低,怎样利用较小的设备及模具制造出质量较高的发光二极管是相关技术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制造发光二极管模具,在上模座上增设有上下执行气缸,通过上下执行气缸实现自动分模和合模,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制造发光二极管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内部设有发热组件,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对应的一面分布置有若干个相匹配的封帽型腔,每个封帽型腔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发光二极管引脚的夹固槽,所述上模座上贯穿设有注塑通孔,注塑通孔与封帽型腔连通,所述下模座的底面通过螺丝固定有下隔热板,上模座的顶面通过螺丝固定有上隔热板,位于上隔热板的中央设有一安装座,安装座上竖直设有上下执行气缸,上下执行气缸的输出与上隔热板连接,上下执行气缸动作时,使上模座沿着上隔热板上下移动。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封帽型腔的数量分20。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夹固槽的数量为40。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上下执行气缸的上部设有与注塑设备连接固定的固定支架。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所述发热组件为发热板或者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操作方便,上模座和下模座对应设有封帽型腔和夹固槽,将已连接好发光芯片的引脚固定在夹固槽内合模,再注入封帽原料,由发热组件保持原料在最佳的温度下成型,通过设置在上模座上设置的上下执行气缸来实现自动分模和合模,且实用性高,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为上模座,2为下模座,3为发热组件,4为封帽型腔,5为夹固槽,6为注塑通孔,7为下隔热板,8为上隔热板,9为安装座,10为上下执行气缸,11为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本方案中的制造发光二极管模具,其实施结构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内部设有发热组件3,所述上模座1与下模座2对应的一面分布置有若干个相匹配的封帽型腔4,每个封帽型腔4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发光二极管引脚的夹固槽5,所述上模座1上贯穿设有注塑通孔6,注塑通孔6与封帽型腔4连通,所述下模座2的底面通过螺丝固定有下隔热板7,上模座1的顶面通过螺丝固定有上隔热板8,位于上隔热板8的中央设有一安装座9,安装座9上竖直设有上下执行气缸10,上下执行气缸10的输出与上隔热板8连接,上下执行气缸10动作时,使上模座1沿着上隔热板8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封帽型腔4的数量为20个,夹固槽5的数量是40个。相对于每完成一次为10件,所述上下执行气缸10的上部设有与注塑设备连接固定的固定支架,以便于安装。所述所述发热组件3为发热板或者发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操作方便,上模座1和下模座2对应设有封帽型腔4和夹固槽5,将已连接好发光芯片的引脚固定在夹固槽5内合模,再注入封帽原料,由发热组件3保持原料在最佳的温度下成型,通过设置在上模座1上设置的上下执行气缸10来实现自动分模和合模,且实用性高,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斯尼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斯尼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3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时进行安全制品的验证和安全制品使用者的识别
- 下一篇:一种电脑开关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