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座边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1125.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座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座边盖板。
背景技术
汽车后座边盖板是安装于汽车后座底部的车身部件,后座边盖板为由金属板一体拉延成型的具有凸包和让位孔的不规则曲面板结构,主要起加强后地板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凸包),以便于零部件的安装。现有技术中后座边盖板的制造通常需落料制坯、拉延成型、修边冲孔和翻边翻孔,由于后座边盖板上有凸包结构,因此在冲压加工过程中容易因拉延应力造成钣金损坏,拉延变形等,在电泳、喷漆中又会出现积液等情况,影响整个后座边盖板的后续加工,造成产品的成品率较低。另外,在后座边盖板的装配过程中,主要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后地板相连,但由于后座边盖板与后地板的定位效果较差,使得后座边盖板的安装较为麻烦,并且安装精确度较低。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汽车后座边盖板结构加以改进,以保证其质量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座边盖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安装精确度更高,并且能够保证其生产质量,使成品率更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后座边盖板,包括后座边盖板本体,所述后座边盖板本体的前端具有一向上隆起的凸包,该凸包的正投影呈十字形,该后座边盖板本体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段;在后座边盖板本体的后部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凹槽,在该凹槽靠近弯折段的一端开有一过孔,该过孔的内侧具有向下翻折的翻边;其特征在于:在凸包的顶部开设有两条拉延缝,两条拉延缝相交呈十字形,其正投影与凸包的正投影相重合,且两条拉延缝相交处扩大形成一漏水孔;
在后座边盖板本体的外侧对应凸包的位置设有向下翻折形成的搭接边,该搭接边的高度从其前端到后端逐渐减小;在后座边盖板本体的外侧对应凹槽的位置设有向上翻折形成的包边,该包边的上边沿向后座边盖板本体的内侧方向弯折形成定位边。
进一步地,所述拉延缝的长度为5—10cm。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边的宽度为0.1—5mm。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翻边的内侧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的翻边与过孔连接处弧形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在凸包上设置拉延缝,这样在冲压过程中,不易成造钣金的损坏、变形等,使凸包的成型效果更好,并能够保证其生产质量,成品率更高。
2、两拉延缝相交处扩大形成漏水孔,能够避免后座边盖板本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凸包内产生积水,从而减缓化学腐蚀速度,有利于保证其质量及使用寿命。
3、在包边的上侧设置定位板,这样,能够更好地使后座边盖板与后地板之间紧贴在一起,并使其与后地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更便于焊接施工,使后座边盖板与后地板的连接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座边盖板本体,2—凸包,3—凹槽,4—过孔,5—拉延缝,6—漏水孔,7—搭接边,8—包边,9—定位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汽车后座边盖板,包括后座边盖板本体1。所述后座边盖板本体1的前端具有一向上隆起的凸包2,该凸包2的正投影呈十字形,该后座边盖板本体1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段,用于与后地板后端搭接。在后座边盖板本体1的后部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凹槽3,在该凹槽3靠近弯折段的一端开有一过孔4,该过孔4的内侧具有向下翻折的翻边;所述过孔4的翻边与过孔4连接处弧形过渡,这样避免形成棱边,以减少后续穿过该过孔4的线缆等与其产生磨损,从而使线缆使用寿命更长。
在凸包2的顶部开设有两条拉延缝5,两条拉延缝5相交呈十字形,其正投影与凸包2的正投影相重合,这样在冲压过程中,不易成造钣金的损坏、变形等,使凸包2的成型效果更好,并能够保证其生产质量,成品率更高。且两条拉延缝5相交处扩大形成一漏水孔6;能够避免后座边盖板本体1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凸包2内产生积水,从而减缓化学腐蚀速度,有利于保证其质量及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时,所述拉延缝5的长度为5—10cm;能保证拉延成型效果和质量,以及整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1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骨架以及具有它的电动汽车
- 下一篇:闭合面板